返回第101章 皇室陵寝(第1/2页)  蛮族战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平公主在一处云南深山的缥缈峰,住了有七年。

    终于一天,她忍受不住这里的平静和日复一日的寂寞,她孤自的服毒去了。

    我用大唐皇室公主的规格,用上好楠木造棺,亲自下山装敛。

    把我写的书册和很多当时上官婉儿的书稿放在她的棺椁之中。

    上官婉儿的诗词为婉萍赋我的是青草集。

    其中收入了武则天平时的很多个人诗词和感悟。

    在此后,我们暗中报给李隆基知道,拿到开陵墓的地方关谍,悄悄的把太平公主放进她的陪葬墓穴中。

    事实太平公主的墓穴和武则天的墓穴距离不到25米,但是期间有一道幕墙和墓道隔挡。

    每个皇室成员的陪葬墓穴,各自有单独的墓道和墓口进入,相互独立,彼此靠近,但是互不关联。

    这是八阵图布局的墓穴,所有的八个墓穴进口,通向不同的皇家子嗣和后妃人等的陪葬坑。

    墓道口各自隐蔽在山崖栈道之峭壁上。

    封闭墓道口时,除了落下断龙石,进口闸门大石外,里面墓道还会自然填充满沙石料。

    进口峭壁上悬吊支撑的栈道,也会被淋上火油烧毁,痕迹不复存在。

    盗墓贼即使找到墓穴入口,也进不去,挖掘墓道的工程量,会比修建陵墓的代价还要高出数倍。

    整个墓区上面有一个天枢漏斗,全部是碎石和流沙,下面挖掘墓道,上面会不断的下落碎石和流沙......

    而流沙和碎石甬道,通向附近的一条自然山岳的河床......

    最终盗墓贼会被河水封堵在墓穴通道中,被泥沙溺毙其中。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

    大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去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去写。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

    但是他们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最终盗墓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算是声势浩大。

    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不停的凿石挖山。

    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几乎挖走了半座大山。

    因为农民大军并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墓穴结构特点。结果因为事实挖错了方向,终没能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当时有官衔的大盗墓贼。

    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确实发了一笔横财。

    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去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山体塌方,泥石流也弄死了很多挖墓的人,他温韬也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找到墓道口,进入捞得半点好处。

    目前,上千年过去了。

    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理由是乾陵主要墓道一直保持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山体岩石坚硬,开凿难度很大。

    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

    至于乾陵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里面藏着很多武则天时代的很多人文风景。

    只有等到最终打开地宫的那天,世人才能得知了。

    在20年前,武后看到我时,就知道我对各种机关和修建有着独到的见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