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拜访陈府(第1/3页)  大运河之以商助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慕白的马车上还有一部分财物,是当初他让母亲攒来翻盘之用的,虽然没有沈老爷子准备的财物那么多,但对于他的计划,却是足够用了。

    沈慕白一行最终到达石门驿的桂花村,买了一处民居住下,这种乡下地方房价并没多少钱,与后世自然无法比。

    桂花村顾名思义以桂花闻名,沈慕白果然见到大运河沿途有不少桂花树。

    沈慕白好奇心起,将系统提供的搜索功能给调了出来。虽然他之前想过再不与系统发生关系,也不想和沈家发生关系,但路遇沈重秋又让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两种可能都摆在眼前让他选的话,那干嘛不都试试呢?似乎自主创业和重振沈家之间并不相驳,可以同时进行。

    商人不可义气用事,自然以利为先。他这么安慰自己。

    在搜索的资料显示,石门本为春秋时吴越争霸的古战场,自唐时设立了石门驿。而桂花村自来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史料显示桂花村一名的由来与乾隆下江南有关。

    话说乾隆一下江南之时,顺着大运河南下,途经石门驿附近,见一处河岸桂花成林,桂香扑鼻,不由下命停船。于是嗅着桂香,饮着桂花酒,怡然自得,御笔亲封此村为桂花村,以后数次下江南都必在此处停留。

    或许是巧合,此村在之前也叫桂花村,却与乾隆之想不谋而合,但因皇帝之名太大,但假托为乾隆所册封的。

    沈慕白有意在此建一作坊,除了因为此处临近大运河,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乡下劳工便宜,甚至有时候根本都没薪水可言,管饭就行。

    创业之初用钱的地方太多,母亲攒下的那点财物,如果不计划着花销,很快便会花尽,所以能省则省。

    对于创业要做什么,沈慕白早有计划,但此时丝绸原料尚未到达,他也不急着做出大动作。

    第二天一早,沈慕白便在当地找了一个厨子,别的事可以缓缓,这吃饭问题可是等不得的。

    厨子一到位,他又在乡间招了一个落第老秀才,让其担任文书一职,然后开始着手招募工人的工作。

    商朝相当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趋成熟,乡间确有不少读书人。商朝以商立国,以文治国,反而武人地位不高。像这种多年不仕的老秀才,民间倒是有很多,虽然读书人向来傲气,自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给商人打工的事是多数不肯做的。但上了年纪的,自知功名无望,为了养家也就屈尊了。

    这种老秀才学问不大,人又迂腐,好在见多识广,既知道阳春白雪,也了解下里巴人,眼界比一般乡下人强了许多。问起一些乡间俗事,虽之乎则矣半天,便终是能说出些实际内容。

    招募工人的事,沈慕白将其分成报名和面试两步,报名时,便用老秀才进行人员登记。这老秀才叫朱逢春,在桂花村中有些名声,见他亲自给人录入姓名,报名的人都郑重起来,临走之时还不忘给他作上一揖。

    沈慕白在旁静静地观察着,见有些比较机灵c不怯场的年轻后生,便让人给拦下来,告诉对方明天再来进行第二轮的面试。而没有被拦下的,则回去等候入取通知。

    来面试的后生中,沈慕白也只是和对方做了些闲聊,并没涉及到丝绸内容。大多人都能对答自如,于是沈慕白给他们安排下一个任务,声称做得好的便会留用。

    任务内容有些古怪,要求回去对身边人做试卷问答。当然这些人多不识字,只让他们把要问的问题记在心里便可。其实这是沈慕白让这些机灵的后生给他做一项免费的市场调查,乡下人实在,为了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然会按要求卖力去做。

    问题倒是不多,一问身边的普通百姓,想穿丝绸衣服吗?二问,如果可以买得起,最高能接受什么价格?三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