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明清战争史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来,就应将已集之兵去远征明朝。皇太极胸有成竹赞同征明之议,“遂统大军,向明境进发”《清太宗实录》,卷5。。

    进兵察哈尔,虽然也可以制服它,但征明却更重要、更迫切。当然征明困难可能更大些,劳师袭远,粮食供应紧张,明兵各路汇集,堵截归路,等等,进兵道路充满艰难危险。诸贝勒大臣对此次伐明,深入内地,在思想认识上并不一致。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在行军途中就私下议论,反对冒险伐明。二十日,大军到了喀喇沁的青城,当晚他们俩就进皇太极的御幄,非常神秘地“止诸贝勒大臣于外,不令入,密议班师”。《清太宗实录》,卷5。皇太极立刻陷于进退维谷之中。他沉默了,也失去了平素的乐观和笑容。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出来,岳、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阿济格、豪格等大多数贝勒马上又进去,气氛一时很紧张。岳最先打破沉默,开口说:“汗与两大贝勒商议了什么大事,请向臣等示知。现在诸将官都集合在外面等着,请汗下命令吧。”

    皇太极大失所望地说:“我想出的主意既然是不好的,你们还等待什么!”他又命令文臣把他们所草拟的军令,不要当众宣布。岳和济尔哈朗迫不及待地提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请汗向我们明说吧!”皇太极又秘密地向他们说:“我已决定了的事情,而两大贝勒不同意,他们说,我们的兵深入敌境,劳师远袭,如达不到进明边的目的,则粮匮马疲,想回也回不来了;纵然入了边,而明朝会调各路大兵包围我们,那时,我们是寡不敌众,何况我们既入了边口,倘若明兵自后堵截,恐怕我们也无归路。他们以此为由,坚决不同意此次出兵,你们早知道如此,为何不及时提出,使我落到这个地步!大家思想这么不一致,我怎么能高兴呢?”岳、济尔哈朗等与两大贝勒不同,劝皇太极“决计进取”《清太宗实录》,卷5。。于是又命令八固山额真到代善、莽古尔泰住所商议。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是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而是请皇太极裁决。那天半夜,终于按皇太极的主意做了最后的决定。

    皇太极颁谕:“朕仰承天命,兴师伐明,拒迎战者不得不诛,若归降者,虽鸡豚勿得侵扰,俘获之人,勿离散其父子夫fù,勿yín人fù女,勿掠人衣服,勿拆庐舍祠宇,勿毁器皿,勿伐果木,如违令杀降yínfù女者斩……”和以往行军所颁布的命令不同的是,要后金将士提高警惕,其中说:“又勿食明人熟食,勿酗酒,闻山海关内多有鸩dú,更宜谨慎。勿以干粮饲马,或马匹羸瘦,可量煮豆饲之。肥者止宜以草秣之,俟休息时,再饲以粮,凡采取柴草勿得妄行,须聚集众人,以一人为首,有离众驰往者拿究。”《清太宗实录》,卷5。

    十月二十日深夜,皇太极遂统大军开拔。二十四日次老河(即老哈河),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各授以计,分兵前进”《清太宗实录》,卷5。。命贝勒济尔哈朗、岳率右翼四旗兵及右翼蒙古诸贝勒兵于二十六日夜半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合军。令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兵及左翼蒙古诸贝勒兵从龙井关攻入。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率大军向洪山口进发。

    先是后金用兵辽西,明把主要力量用于山海关及其宁锦一带,而“山海关以西塞垣颓落,军伍废弛,三卫束不的等多携贰”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6。,对后金兵毫无设防,三路大军从喜峰口突入塞内,进展神速。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二十六日,左翼军在一大早赶到龙井关,天未亮,毁水关进边,沿路大败明朝的援兵,明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皆被斩,尽歼其众。又击斩三屯营总兵哨卒。到汉儿庄城外,正要招降,三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多铎赶到。守城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清军遂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