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0 章(第2/4页)  正说司马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请求时,陶侃心中的怒气终于bào发出来,他快步走到温峤面前,劈头就是一通臭骂:“当初你劝我入伙时,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我能接受盟主之位,其余都不是问题,叛军旦夕可破。那现在我问你:军中的良将呢?后勤粮草呢?仗打了一个多月,叛军仍牢不可破,倒是你温峤的军队先进入困境,粮食你自行想办法去,实在不行把部队解散,让他们回家种地!北方胡人与西面的蜀贼日夜窥视着我的荆湘,我要回去了,平叛之事以后再说。”

    第八章 逆势而上

    乱世出英雄,只有乱世才能打破固有的体制,给有能力的普通人带来机会,战争就像大浪淘沙一般,让原本被埋没的金子露出光芒。

    7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危难之中见人心啊,在这种极度艰难的情况下,还是谋士毛宝挺身而出,他听说温峤碰了一鼻子灰,除了暗自叹气没别的办法,毛宝让人将他抬了进来,由于前几日的箭伤,他只能躺在病榻上,士兵们将病榻平放到地上。“温太傅莫急,叛军久攻不下,陶将军不免有些上火,这不难理解,大军费尽周折才到达建业,哪有轻易撤军之理?陶侃所言也不无道理,荆湘地区还不太平,大军在建业停留的时间越长,西面就越危险。但即使再危险,也不及社稷万分之一,温太傅放心,我这就去劝说陶侃,一定让他留下来。”“那就有劳先生了!”温峤向毛宝作揖,“箭伤不碍事吧?”“放心吧!我毛宝和阎王说好了,一定要死在苏峻后边!”

    为了社稷,毛宝算是cāo碎了心,平时他不显山不露水的,一旦到了国家危亡之际,毛宝就展露出忠臣本色来了。病榻由四个士兵抬着,一路往陶侃军营走去。见到陶侃,毛宝就问:“陶将军可有回师之意?”陶侃扫一眼病榻上的毛宝道:“没错,叛军迟迟不平,大军留在这里徒劳无益,我刚接到战报,李氏和北方的胡人已经蠢蠢yù动了,你自己看吧!”陶侃把战报递到毛宝手中。毛宝将战报狠狠地揉作一团:“臣不闻荆湘之灾,只知社稷之危!”“你……”陶侃正待发作,眼中瞥见毛宝身上层层的绷带,内心百感jiāo集,语气缓和下来,“箭伤好些没?”“托陛下,托社稷,托将军之福,已无大碍!”毛宝说这话的时候,特意在“社稷”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社稷,又是社稷!当前形势,非我陶侃不忠,实在是力有不逮啊,再耗下去,不仅社稷不保,只怕荆湘六郡也要易主,到时天下之大,何处能容你我?”

    毛宝这次来,是抱定决心要说服陶侃,因为目前只有他这支部队才能打败叛军,一旦陶侃意志不坚定,一切就全都完了。所以他淡淡地说:“如今能挽救先帝基业的只有将军你了,你若退兵,江山易主是迟早的事,你是陛下的臣子,陛下都不在了,还哪来的臣子!将军难道想学王敦、李特,拥兵自立吗?”陶侃听后大惊失色:“我陶侃从一介布衣走到今天,全仰先帝器重,先帝之恩,陶侃日夜思报尚不能已,怎么会行僭越之事!”毛宝的话看似平淡,分量却极重,里面有两层意思:你陶侃若退兵,就是不忠;其二,皇帝一死,不管你陶侃有没有自立之心,都将成为既定事实。陶侃何等聪明,他听出了弦外之音,所以赶紧表态。毛宝接着说:“苏峻比之杜如何?他师出无名,时间一长,必然人心浮动。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军应当把作战目标放在苏峻的粮道上,以此来加速敌军的溃败。既然外部暂时不能突破,那就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如此一来,大事可成矣!”

    毛宝此时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当大家都灰心丧气的时候,只有他挺身而出,为了拯救社稷安危,拼尽全力,这就是东晋的脊梁。“就依你所言!”陶侃咬咬牙,“前几日你所劫军粮,仍有数万石,我会让人全部送到温峤那里,毛将军好生养伤吧。”毛宝哪能闲得住,刚处理完联军的分裂危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