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1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人是崔玉贵。

    崔玉贵也是慈禧非常宠信的一个太监,谋杀珍妃的就是他。本来想处死珍妃的是慈禧,但慈禧回京后却把一切责任推到崔玉贵的身上,说崔玉贵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自作主张处死了珍妃。试想,慈禧死后光绪上台,会不会宰了崔玉贵。如果不除掉光绪,崔玉贵就是必死了,所以崔玉贵很有作案动机,但是缺乏的仍然是证据。

    第四种观点认为杀死光绪的是奕。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晚清翰林院庶吉士胡思敬,他在《国闻备乘》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奕推荐郎中力钧进宫给光绪治病,力钧给光绪进献了一副yào剂,光绪吃后狂泻不止。第二天,力钧再进去,光绪怒目而视,后来,力钧再也不敢去了。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无法验证,即使是真的,也不能完全断定杀害光绪的人是奕。

    第五种观点认为杀害光绪的凶手就是慈禧。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得知慈禧病了,光绪面有喜色;慈禧听说了这件事,大怒:“我不能死在你前头。”

    换句话说,慈禧担心自己死后政权落入光绪手中,怕光绪推翻自己制造的种种冤案,更怕光绪在史书中抹黑自己,所以下手dú死了光绪。

    事实上,光绪在囚禁瀛台的日子里,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他每天都在阅读中国古典书籍和西方的一些书籍,甚至还每天跟德龄女士学习一个小时的英文,询问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风土人情。德龄如此回忆当年光绪向自己求学的事情:每早见皇帝,当余有暇时光绪必问英文,所知甚多。余见皇帝,极有趣味。在太后面前,面容肃默,或有时如一呆子。若离开时,竟然又是一人。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还保存着光绪当年索要图书的书单,从中可以看出,光绪求学的yù望丝毫未减。这说明,光绪对未来还是存有希望的,他现在只不过是韬光养晦,指望有天慈禧死后,自己能够重掌朝政。听说慈禧病重,光绪心里肯定是高兴的,他万万没想到,政治太险恶了,一个表情不对就可能有xìng命之忧。

    清宫太监在回忆录《清宫琐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本无大碍,诸医开方借以平和之剂为yào,然而,太监们在光绪死前已得到光绪驾崩的消息。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两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绪死前,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他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指口,周某知帝饿极,但实在是没有吃的,就连他本人也三天未进食了。后来,光绪帝渐无声息了。不久,醇亲王入见,周报告说皇帝已去世,醇亲王用镜子试皇帝鼻息,确信其已死亡,于是匆匆而去。一会儿,皇后赶来探视,随后便把皇帝驾崩的消息公之于众。”

    著名金石学家、教育家启功先生的曾祖溥良当时担任礼部尚书,是主管礼仪的最高官员。根据溥良的回忆,慈禧临终前,他就守候在慈禧的寝宫外面。在宣布慈禧驾崩前,溥良看到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碗出来,溥良问是什么。太监回答说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酸nǎi。光绪服下了这碗酸nǎi就驾崩了。

    光绪之死可以说疑云重重,众说纷纭,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光绪确实死得太突然了。没有人想到光绪会突然死去,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不知道应该把皇帝葬在哪里。大家只好暂时把光绪的遗体停在梁各庄行宫,一个月后,才为光绪选好陵址,开始修建陵墓。到民国四年(1915年)时,光绪才正式下葬崇陵。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有七年了。

    为了解开光绪暴死谜案,考古学家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机构组成了专题组,经过五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实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探寻光绪死亡之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