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7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个皇帝,甭说是皇帝,就是任何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要挣脱家长的控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挣脱家长的控治,就意味着在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受挫。

    慈禧是一个相当自私的女人,这一点大家不用怀疑。所以她看到同治越没出息,她就越高兴,这意味着她能够长久地把持政权。但同治迟早都是要长大的,政权迟早都是要放手,慈禧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她希望尽量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知道,早期慈禧身边有一个红得发紫的太监叫安德海。有传言说,这个安德海虽然是个太监,但并不是货真价实的太监,只能算是半个太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安德海净身之时并没有“连根铲除”,而是留了半截。咸丰去世之后,慈禧孤枕难眠,又看到同治天天巫山云雨,难免心里越发痒痒,于是就跟安德海搞在一起。

    安德海由此成为清朝第一个弄权的太监,朝廷大事要想在慈禧那儿通过,首先得在安德海这里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安德海的控制yù望越来越强,收取的贿赂也越来越多。

    如果说在嘉庆、道光、咸丰的手中朝政衰败的话,那么在慈禧手中,朝政已经开始腐化yīn暗了。

    同治虽然顽劣,也不是傻瓜。他非常痛恨安德海,很小的时候就痛恨,他知道这个阉人不但跟自己的母亲走得近,而且还把持朝政,为所yù为。这个安德海也确实过分,他不光弄权,还在慈禧的面前教训同治。太监教训皇帝,这皇帝长大后如果不杀了他倒是怪事了。

    同治十四岁时,慈禧开始为他cāo办婚事。皇上结婚意味着啥,意味着他长大了,虽然慈禧暂时还不想让他亲政,但这一天正在逼近。

    安德海还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逼近了,那些日子以来同治绞尽脑汁设计捕杀安德海。他首先要做的是搜集安德海的罪证,这个不难做到,安德海仗着慈禧这棵大树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留下了太多的犯罪证据。最关键的是如何过慈禧这关,要杀安德海,慈禧如果不同意就会很难办,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慈禧肯定是不同意的。

    同治从外围开始做工作,他首先把安德海的不法行为告诉王公贵族和军机大臣们,大臣们也早就看安德海不惯,只是碍于慈禧的面,不便杀他。要杀这样一个人,必须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有一次,安德海奉慈禧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江南采购服装。同治得到这个消息,紧急联系慈安太后,告诉她,只要安德海出京城,立即将他斩首。慈安知道安德海与慈禧苟且之事,所以力挺同治。慈安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个密折,让他见机行事,一有机会立即除掉安德海。

    根据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更不可以勾结外官。安德海虽然是奉慈禧之命出京,但是也应该低调,可惜他完全不懂这个道理,他一出京就场面吓人,好像要告诉全天下的人他就是太后身边的红人,甚至是情人。

    安德海到达德州后,丁宝桢立即命人将他逮捕,审问之后将安德海斩首,一同处斩的还有安德海的二十多名同党。

    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做是慈禧与同治母子之间的博弈,也可以看做是一场政变的前兆。慈禧不想放权,同治想掌控大权。在这场博弈中,慈禧是孤独的,站在她这边只有一些太监,而她的对立面有同治、慈安、奕。尽管从势力上来看,慈禧好像要更弱一些,但是她更有手腕,也更狠dú,所以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同治一直在京城里等好消息,他有种预感,安德海这次一定会人头落地,想到慈禧栽在自己手中他很高兴,再说他事前已经跟军机处打招呼,事发之后军机处肯定也是支持自己的。慢慢的,大权自然会回到自己的手中,同治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

    慈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