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8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杀呢?因为南京人抵抗最为激烈,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我们追溯得更早一些的话,就能发现南方人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当年项羽率领楚军纵横天下,无人是他的对手。项羽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他最后败在了同乡刘邦的手中。刘邦治军虽然不行,但他手下的那些人才很多也是来自南方的,汉初三杰中,萧何和韩信都是南方人。

    虽然我们驳倒了对于建都南京的指责,但并不能就因此而证明建都南京就是一个很好的决策。我们还必须具体分析建都南京的利弊。

    自古,都城都倾向于建在北方,这是因为中原四通八达,气象开阔,坐拥中原等于是坐拥天下。但是进入近代,历史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南方在经济、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北方,占有南方等于是占据天下粮仓。这也是朱元璋当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的原因,当然,南京适合作为一个过渡xìng的都城,我相信这也是杨秀清真实的意思。杨秀清并没有说在南京待一辈子,而是先在南京站稳脚跟,然后问鼎中原,这也是他北伐的原因。

    所以说,建都南京问鼎中原这个决策不但没错,而且是最好的一个路线。如果说太平天国打下了江山,统一了全国,还把都城建在南京,这就值得商榷了。

    太平天国的失败跟建都南京一点关系都没有,它的失败还得从它的内部说起,如果我们用一架X光机照shè出太平天国的骨胳,就会发现,它不失败反倒没有天理了。

    攻打武昌

    太平军离开湖南时,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队伍浩浩dàngdàng,船只有好几千艘,沿途的清兵没人敢去惹他们。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初十,太平军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武昌金口县,知县周和祥胆子特别大,带着四百个乡勇前去阻击。我们佩服他勇气的同时也对他的结局表示惋惜,他和县丞、千总、典史等人全部阵亡,四百乡勇尽数被歼。

    武昌告急,身在的湖南的向荣、和春、秦定三等人当然是第一时间赶过去。清兵陆续赶到武昌,要守住这个很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太平军在攻克武昌之前,军纪还是非常不错的。

    太平军将领黄玉昆率先在武昌龟山登陆,击败当地守军八百人,顺利地攻入府城,知府董振铎阵亡。不久,太平军攻克汉阳。此时,武昌暴露在太平军的pào火之下。武昌城内只有常大淳率领的三千人马,常大淳非常害怕,一害怕起来就胡乱指挥。很快,太平军就拔下了武昌外围的两个据点。

    太平军将武昌团团包围,赶来支持的清兵无法入城,武昌因此变成一座孤城。如果说常大淳指挥才能不行的话还可以谅解,毕竟人的能力和特长很多是天生的,但常大淳却偏偏很愚蠢。武昌的百姓们担心被太平军抓走,纷纷来到城墙外,恳请常大淳开城,帮助官兵守城。但常大淳却把pào火对准老百姓,当然,常大淳可能是担心这些百姓中有太平军的jiān细。就算如此,不开城就行了,不至于用pào火轰啊!

    这么一轰,把老百姓都轰到太平军那边去了。常大淳还担心太平军在城外的民房中挖地道,一把火把老百姓的房子全烧了,不少人被烧死。许多老百姓加入太平军,为太平军充当攻城向导。

    此时,向荣的部队已经到了武昌城外,向荣有一万多人,军力不可小觑。他首先拿下太平军洪山的据点,接下来就比较为难了,武昌是一个孤城,外围据点全被太平军拔去,如何守城,如何进入武昌城呢?

    张国梁也已经赶到,几次击败了太平军,不过他也很无奈,打赢了又怎样,太平军遮天蔽日,如果不能进入武昌城,这武昌城迟早要失守。城内的清军和城外的清军没法联系,不能里应外合,所谓的支持大打折扣。而且,这些赶来支持的清军自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