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1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北方的方言,意思是一伙人、一群人。嘉庆末年(1820年),捻子在安徽、江苏、山东一带异常活跃,数十上百人为一捻,大的捻子甚至有几千人。很多私盐jiāo易都是捻子在背后干的。

    捻子恐怖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是一支专业的造反队伍,相反全是一些潜伏派,是民间广布的火种。平常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就像老实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一到特殊时刻就摇身一变为土匪。孙玉庭曾经向道光奏报捻子的危害,道光着令他查访缉拿,不过捻子的人数太多了,抓到几个首领对他们不构成任何损失。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捻党在直隶活动,白天横行,晚上打劫。清军前来镇压,和捻军在王家楼大战。此后又有许多小规模的战役,这些小打小闹的战役就像是热身赛。虽然由于清军的镇压,直隶一带捻子活动暂告平息。但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山东捻党又活跃起来,分批进入河南和直隶。这些捻子虽然没有对清军发动大规模的袭击,但是分散的无孔不入地骚扰更让人难受,不时发生官银被劫被盗的事情,搞得这些省份不得安宁。

    从分散的捻子转化为有组织有预谋的捻军,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疯狂的落第秀才

    晚清历史上最疯狂的人莫过于洪秀全了。

    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任坤,后来给自己取了个“秀全”的名字。他是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出生于一个耕读家庭。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一家人都在种田,供着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读书,指望这孩子将来有一天鲤鱼跃龙门。

    洪秀全从小就被寄予了深厚又沉重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自尊心也是薄弱的。据说洪秀全小时候读书还真不错,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村里一些阅人犀利的老人都认为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应该能金榜题名,步入仕途。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不知道是当时主考官有问题,还是洪秀全天赋才学不够,考了三次连秀才都没考上。第三次落选之时洪秀全已经二十五岁,老大不小了,还是个单身汉,连个文凭也没有,更不用说工作了。

    这次落第给了洪秀全一个沉重的打击,回家以后,就病倒了。这一病居然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梦中他好像神游了一趟基督教的天堂。洪秀全曾经在第二次落第之时,发现了一本《劝世良言》的小册子,书中宣扬的全是基督教的思想,当时洪秀全心情非常低落,正需要这种东西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病好了,洪秀全却疯了,他逢人便说自己是耶稣的兄弟,是上帝让他下凡斩妖除魔。这下,洪秀全犹如醍醐灌顶,把儒家的四书五经全扔了,发誓从此不考科举,要宣扬基督教。这时,洪秀全连《圣经》都没摸过,所有关于基督教的思想都是来自那本《劝世良言》。

    洪秀全告诉大家:“现在人心败坏,政治腐败,不久老天就会降灾于这个世界,只有信仰上帝才能避免灾难啊!入了上帝教,不分男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信不信由你们,反正我是信的。”

    乡亲们问他:“你就这么肯定?”

    洪秀全表情沉重地说:“是的,非常肯定。因为上帝是我爸爸,耶稣是我哥哥,他们让我下凡来了,来拯救你们这些受苦受难的同胞。”

    你还别说,真有很多人信他,受苦受难的人实在太多了。第一个相信他的是洪秀全的表弟冯云山,他很快成了洪秀全的得力助手,跟着表哥一起传教。

    洪秀全到广州传教后,效果不是很好,广州是个富裕的城市,劳苦福斯没有穷乡僻壤多,大家犯不着加入邪教啊!最后,这兄弟俩学乖了,跑到山区去传教,获得了极大的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