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8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报乾隆,怕乾隆骂他:“你当初是怎么办事的?”

    没办法,福嵩只好命各州县的官员尽快把亏空补足,上报的和没上报的一起补足。窦光鼐对这些都了解,他并没有傻乎乎地蹦出来,把这事情揭开。他知道福嵩也有难处,所以把嘴边的话强行憋了三年。

    三年之后,再也憋不住了。他催促福嵩尽快采用强硬措施,但福嵩这个人做事优柔寡断,他觉得这样不太好。后来乾隆派钦差大臣来浙江后,他们上奏说浙江只有三十多万两亏空,然而窦光鼐却给乾隆上了一道密折,把幕后真相揭露出来,在奏折中,窦光鼐还说福嵩这个人人品没问题,只不过对下面的人太宽容了。窦光鼐因此被乾隆提拔为吏部侍郎,乾隆圆滑地告诉他:“浙江有问题,你也有责任,不可以漠不关心,知道的情况都告诉我。”

    窦光鼐升官了,报恩心切,告诉乾隆:三年前各州县上报的亏空数目是不真实的,造成亏空的主要原因是由上司勒索造成的,上司一勒索,下面就贪污,反正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所以大家互相庇护;官员jiāo接的时候,都会事先劝说新任官员,让他们对这些事情守口如瓶,新任官员拿到好处以后,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窦光鼐这么做把浙江全省的官员以及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全得罪了,三位钦差大臣仍然坚持说自己的调查是正确的,窦光鼐提供的数据是极为不合理的。

    这场斗争一开始窦光鼐并不是孤军奋战,至少乾隆站在他这边。所以,窦光鼐干得很卖力,他经过实地查房,发现仙居县亏空近万两,以致新任县令不敢接手;黄岩县亏空粮食五万九千石;乐清县亏空两万两,候补知县也不敢接手;桐庐县也亏空两万多两……

    在窦光鼐实地查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条鳄鱼:平阳县县令黄梅。此人借着弥补亏空的名义居然把钱都塞进自己的腰包里。黄梅在平阳当了八年县令,对百姓勒索摊派,发现亏空后,居然不把银钱补足亏空,反而都揣进自己的腰包里。

    说实话,乾隆这时候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固然想解决贪污问题,但也不想搞得太大。作为一个皇帝,还是希望大臣们能拥戴自己,如果为了一个倔老头、为了一些银子搞得跟大臣们不愉快,也不符合乾隆的本意。

    乾隆知道,这个案子还得让阿桂去办。窦光鼐失败的地方在于他连阿桂也得罪了,阿桂是何等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官声也不错,你得罪他不是找麻烦吗?这事也许不能怪窦光鼐,因为阿桂对他一向没有好感。

    阿桂来浙江不久,就上奏说窦光鼐参劾的内容不实,还是曹文埴等人的报告比较可靠。乾隆是非常信任阿桂的,在乾隆的心目中,阿桂是朝中第一重臣,李侍尧是第二重臣。阿桂的话和窦光鼐的话谁的分量更重不言自明。

    阿桂在浙江主持了一个会议,各路官员都前来开会。这个会议表面上是查贪,其实是整窦光鼐。以前向窦光鼐作证的人全部改口,所有的证词都朝着对窦光鼐不利的方向进行。阿桂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窦光鼐诬陷浙江官员。

    此时,乾隆还是清醒的,他没有就此认为窦光鼐完全是在诬告,他感觉背后必定有隐情,所以仍然为窦光鼐开脱。

    窦光鼐也没有坐以待毙,他给乾隆上奏说,阿桂来浙江调查后,各级官员都串通好了,钦差大臣们没有实地查访,地方官说的全都是假话,窦光鼐只差没有说阿桂故意在整自己。窦光鼐最大的悲剧是他手中没有确凿的证据,乾隆对这种“负气”的说辞非常恼怒,天下就你窦光鼐一个人正直?你得罪人不要紧,别把我也扯进去。乾隆干脆下旨让窦光鼐不要多管闲事。

    没想到窦光鼐的牛脾气上来了,连圣旨也不当回事。管都管了,就一定要管到底,非得出出胸口这顿恶气不可。窦光鼐居然孤身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