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5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此充实,便下达了一个惠民的政令:雍正十二年欠的赋税统统免jiāo。这确实是一个很得人心的措施,减轻了广大人民的负担。

    皇帝的“仁”

    雍正对兄弟的无情我们已经见识过了,在历史上,“阿齐那”和“塞思黑”直逼吕后的“人彘”。雍正不仅对兄弟们辣手无情,还将兄弟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开除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

    乾隆很清楚,父亲的这些措施不论有无必要xìng,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反感。古人注重孝悌之情,即便手足相残是一种政治需要,也不能表现得这么出格。即位一个月后,乾隆颁布了一个诏书,在诏书中乾隆说道,允祀和允这些人咎由自取,但他们的子孙是无罪的,不应该摒弃在玉牒之外,应当恢复他们的宗室地位。

    乾隆给了这些人的子孙丰厚的物资,算是政治上的弥补。乾隆的仁政一时之间让大家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风气,从前雍正朝严酷的气氛顿时得到消融。

    对于皇家的代理人官僚集团,乾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他们严密监控。在古代政治中,一朝天子一朝臣实在是家常便饭,但乾隆没有这么做。他没有罢黜过去的那些老臣,也没有蓄意提拔一些新人来打压老臣。对雍正朝的重臣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些人,乾隆非常尊敬,尊称他们为“先生”,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在即位之初,乾隆处处以唐太宗为榜样,他认为得人心远比控制人重要,也更有效果。对那些在雍正朝触犯法律的人,比如著名将军傅尔丹和岳钟琪在雍正朝因贻误军机获罪,两人已被判死刑,乾隆无罪释放了他们。像查嗣庭和汪景祺这样的文字狱重犯,已经被处决,乾隆允许他们流放的家属回祖籍。至于那些被雍正抄家的官员,乾隆一概停止查抄,抄家之风点到为止,没有补足的亏空不用再补了。

    不到三个月,两千多个官员就从乾隆的仁政中得到好处。这些官员们在雍正的时候整日提心吊胆,随时担心项上脑袋。乾隆一下子就笼络住官僚集团,就这个意义来说,康熙当初说他有英雄气概是不错的。

    乾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孝子皇帝,刚当皇帝后,虽然政务繁忙,他也没有因此让孝道有丝毫亏损。隔三岔五给母亲问安侍膳,对母亲的生活关怀备至。

    大家知道,乾隆是一个相当奢侈的皇帝,但是刚登基的时候,乾隆却非常节俭,连过年过节大臣们给自己进献礼物他都不接受。但是对于母亲的生日,他却办得非常铺张。

    无论是仁君和暴君,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皇帝。皇帝身上都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皇权的绝对把握,绝不允许别人分享这“神圣”的权力。即便是对自己的母亲,在权力这块,乾隆也是敏感的。

    即位三天后,乾隆就召集太监和宫女,叮嘱他们:“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你们绝不可以在太后面前讨论政事,让太后心烦。太后仁爱,生我养我,有什么事,母子之间自然会相互jiāo流。宫廷之中,绝不可以随意风传市井之言,如果有什么传言,先跟我说。如果符合太后的心意,我自然会告诉太后。以后,如果你们随意在太后面前散布流言,必治以重罪。”

    乾隆的意思很明白,防止太后干政。

    有一天,乾隆和母亲聊天,母亲说顺天府东面有一座破庙年久失修,快要倒塌,希望乾隆能出点钱修修,事情虽小,也是好事一件。乾隆听了,满面愉悦地答应了下来。太后走后,乾隆马上拉下脸,严厉责备太后身边的太监张保和陈福,骂他们在太后面前胡言乱语。乾隆告诫他们,以后这种事情,如果不先行陈奏,决不轻饶。

    对自己母亲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乾隆斥责张保和陈福,显然是给太后传递信息,我是孝子,也希望你做一个慈母,不要随意干政。太后也是一个明白人,从此不再管其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