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1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乱迅速在青海蔓延,甘肃、四川一带人心也不稳。

    雍正元年十月,罗卜藏丹津大军对西宁府周围的南川申中堡、西川镇海堡和北川新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年羹尧在奏折中向雍正反映:“叛军包围南川、西川、北川,每处都聚集着贼众两三千人,贼众攻城放火,无所不为。”

    警报传到京城,雍正决心用武力平叛,尽管这时国内局势不是很稳定。此时,雍正最能仰赖的就是年羹尧了,他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延信为平逆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雍正谕令边防的大臣、总督、巡抚等等全部听从年羹尧的调遣。这时,雍正和年羹尧正处于蜜月期,两人关系非常好,难怪有人怀疑雍正是年羹尧的儿子。

    年羹尧接受命令后,立即率军从甘肃来到西宁。随后,年羹尧对战争作出了周密的部署,派兵驻守在永昌和布隆吉河一带,防止叛军作乱;又分兵守在巴塘、理塘、黄胜关等地方,截断敌军的进藏信道。年羹尧还请示雍正让靖逆将军富宁安屯兵吐鲁番,隔断叛军与准噶尔部落的联系。

    布置妥当之后,年羹尧下令进攻西宁周边的叛军,一一将罗卜藏丹津的党羽击溃。罗卜藏丹津看到部众这么不堪一击,不由得发了慌,主动送还清廷的使者常寿,向雍正请罪,希望清廷能罢兵言和。

    年羹尧虽然有调度权,但这事不好自作主张,便请示雍正。雍正坚定地说,不可以求和,用武力消灭叛徒。

    雍正作战态度坚决,十二月,许多蒙古的部落纷纷投降清朝,总计有十万余众。雍正二年正月,岳钟琪先后平定了作乱的喇嘛,在攻打郭隆寺时最为激烈。郭隆寺的喇嘛素来和罗卜藏丹津关系不错,抵抗得非常顽强。岳钟琪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在他的指挥下,斩了几千个喇嘛的首级,其余的喇嘛纷纷逃到山洞里。最后,岳钟琪用火堵在山洞口,把他们活活熏死了。清军以三千的兵力击败上万喇嘛军队,属于以少胜多,连年羹尧都夸奖岳钟琪厉害。

    二年二月,年羹尧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年的意思是调兵两万,从西宁、松潘、甘州、布隆吉河四个方向会攻。岳钟琪提出意见说,青海地域辽阔,敌军不下十万,如果我军分散的话,反而会四面受敌,不如趁着春草未生,派出五千精兵,直捣敌巢。

    雍正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纳岳钟琪的建议,让岳钟琪负责这次作战。二月初八,岳钟琪领军出击,经过一昼夜的时间,找到了敌人的巢穴。此时,敌人还在睡梦中,听说敌军偷袭,仓皇之态可想而知。罗卜藏丹津为了逃命,居然穿上女人的衣服,连夜逃往准噶尔。岳钟琪穷追不舍,每天追三百里,一直追到桑罗海,最后无路了,才归还。虽然岳钟琪没有抓住罗卜藏丹津,但俘获了他的母亲和妹妹,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首领。

    这场战役历时十五天,杀敌八万,收降数万,获得牲口和武器无数。雍正说这次胜利是十年以来从未经历的奇功。雍正很高兴,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岳钟琪为三等公。

    不久,年羹尧又肃清了叛军的残部。

    善后处理

    平定青海叛乱后,年羹尧提出了十三条善后建议,雍正全部接受了。这些建议分别是:一、根据青海和硕特诸部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分别给予奖赏或者惩罚,恩威并用,以此警示那些反复无常的部落。

    二、仿照喀尔喀蒙古,实行札萨克制度,给和硕特各个部落制定游牧地,编为佐领,授予佐领为札萨克。让他们内部不能互相征战,也不能反抗中央。各个部落每年举行一次会盟,盟长由大清皇帝制定,不许他们私自推选。

    三、以前和硕特人进贡没有规律,现在将他们的部落分成三班,三年一班进贡一次,九年一个轮回,进贡时马匹骆驼自备。和硕特人和内地的贸易,指定在西宁和西川口外的日月山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