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5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一场硬对硬的死磕,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非常激烈,两军伤亡相当。

    一直打得夕阳西下,双方仍然难解难分。费扬古在山上看噶尔丹后方人马没有动,估计是fù女和骆驼。费扬古立即指挥沿河部队分两路出击,一支部队和噶尔丹部队jiāo战,另一支部队杀向敌人的后方。

    看到伏兵四起,后方被袭击,噶尔丹军心大乱,仓皇溃逃,清军四面追击,杀得敌人丢盔弃甲。这次战役中,噶尔丹损失两千士兵、三千fù人,清军俘获的牛羊和财物更是数不胜数。噶尔丹的妻子阿努也在这次战争中阵亡,噶尔丹逃跑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骑兵。

    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和噶尔丹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一战歼灭了噶尔丹的精锐主力,从此噶尔丹没能再恢复元气,最终导致了噶尔丹最终的败亡。

    接到捷报后,康熙大大表扬了费扬古,并让他在科图驻防。六月,康熙返京。

    强敌灰飞烟灭

    经过两次惨败,噶尔丹精锐主力丧尽,财产所剩无几,大本营伊犁又被侄儿占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回京才三个月,康熙又坐不住了,他决定再一次御驾亲征。这次亲征很显然比上两次要轻松多了,康熙没有像上次那样带着大军在沙漠里穿行,而是直接来到归化城(呼和浩特市)视察。十一天后,康熙前往鄂尔多斯打猎,还到处散发这个消息,实际上是一边打猎,一边等待噶尔丹前来投降。

    康熙之所以这么悠闲,是因为噶尔丹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资本,除了投降别无活路。康熙亲自写了一封招降书,印了几百份让人分发,所以康熙很自信噶尔丹一定会过来投降的,康熙对部下说:“即使噶尔丹不来投降,他的部众必然溃散,纷纷前来投降。”为此,康熙命令费扬古停止对噶尔丹进行征剿,旨在给噶尔丹投降的时间。

    确实,噶尔丹主力部队被歼灭,大本营又被侄子占据,之前控制的一些区域纷纷脱离噶尔丹的控制。噶尔丹想回伊犁,又担心侄子吃掉自己;南投西藏,又嫌路途太远,中途很多地方都被清军控制;噶尔丹也想投靠俄罗斯,但是又怕沙俄不敢接纳自己。结果,只好像孤魂野鬼一样在草原上晃dàng。

    昭莫多战失败后,噶尔丹也做过一些努力,收集残兵,还形成了五千人的军队。他带着这些人在台库勒举行一次会盟,商讨今后的决策。在会议上,噶尔丹这个失败的强人还是统一了思想,不过他并没有能解决内部矛盾,先后有不少人马叛逃,脱离他的控制,正如康熙所料。

    但康熙很显然低估了噶尔丹的生存能力,在入冬前,噶尔丹已经赶到萨克萨图古时克,这里野兽很多,解决了噶尔丹生计上的困难。噶尔丹的流浪军团居然在这里渡过了严寒的冬天。

    康熙等了很久,始终没有等到噶尔丹,不过他等到了噶尔丹的使者寨桑格垒,这人是噶尔丹营帐中为数不多的外jiāo高手,多次跟清廷打jiāo道。使者表示噶尔丹愿意投降。康熙则表示噶尔丹必须亲自来投降,康熙给噶尔丹七十天的时间,如果七十天后噶尔丹没有来,即将发大军征剿。

    噶尔丹是个不折不扣的顽固派,从没真心打算投降。当时,噶尔丹的部属大多主张投降清廷,大家都说这个森林里野兽虽多,但是我们来了以后,野兽都惊骇四散,以后没法维持生计了。

    噶尔丹沉默无语,丹济拉等人劝他投降,噶尔丹都不同意。噶尔丹不仅不投降,还派遣使者去找康熙,让康熙归还以前投靠清朝的人。结果,这个使者不仅没有完成使命,反而举家投奔康熙。噶尔丹已经众叛亲离,虽然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但噶尔丹还是决定要与清廷对抗到底。

    到了这地步,连最忠于噶尔丹的丹济拉也脱离他,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