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7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桂爵位后,康熙晓谕云南人民,官民仍就原位。对于沦陷区的官员和百姓们,哪怕他们割掉辫子,换了明朝发型,康熙也说:“事出突然,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不助纣为虐,一律赦免。”

    针对吴三桂的讨伐檄文,康熙指出,清廷对吴三桂可以说恩重如山,吴三桂不仅不思报答,反而举起反叛大旗,大逆不道,贻害苍生,简直是理法难容,人神共愤。

    对于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本不打算动他。议政王大臣一再奏请康熙惩办吴应熊,说吴应熊跟其他人不同,是吴三桂的儿子,不能从宽发落,应该拿下。康熙这才将吴应熊软禁起来。议政王大臣不满,力主康熙杀掉吴应熊。但康熙仍然心存善念,不忍诛杀。吴应熊虽然是反贼的儿子,但也是自己的姑姑和硕公主的丈夫。康熙自幼跟和硕公主待在一起,关系非常亲密,他不忍心杀害吴应熊。何况留着吴应熊,等于掌握一个和吴三桂谈判的大筹码。

    吴三桂的军队不断壮大,丝毫没有想跟康熙和解的意思,康熙愤怒了。加上在京城里的吴应熊也蠢蠢yù动,据说在京城里放了四把大火。康熙最终铁下心来,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死。

    吴三桂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接到吴应熊被诛的消息,一时间痉挛起来,就像个死人一样。吴三桂真的没想到康熙会杀掉儿子,他这才知道,康熙虽然年轻,但是心狠手辣并不输于自己。

    吴三桂开始意识到,眼前这个对手不能小看。

    隔江对峙

    吴应熊被杀之后,吴三桂非常愤怒。他铁手一挥,吴军迅速进兵湖南。在逼近沅州时,湖广总督蔡毓荣提前派遣总兵蔡世禄镇守。康熙认为沅州是云南和贵州的门户要地,蔡世禄一个人守不住,立即调遣湖广提督桑峨去沅州支持。结果,援兵还没赶到,沅州就失陷了,总兵蔡世禄沦为俘虏。

    听到沅州失陷的消息,湖南巡抚卢震放弃长沙,逃到岳阳市。得知这个消息,康熙很愤怒,敌军还没到,朝廷大官居然逃跑。康熙下令捉拿卢震,处以死刑。

    在调度方面,康熙是非常英明的,一再展现自己优秀CEO的天赋。了解到吴三桂大军向湖南湖北进发,他让护军统领硕岱率领前锋士兵前往常德扼守。考虑到武昌的重要xìng,康熙又让都统朱满率兵在武昌、汉阳一带防御。

    虽然康熙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和调整,可惜手下的这些人执行不力。都统们行军非常迟缓,花了一个多月才赶到荆州、武昌一带。这时,常德和澧县还没有被叛军控制,此时,都统们应该尽快赶到常德和澧县,安慰好当地军民。但是,都统们害怕吴三桂,不敢向前进。结果,吴三桂乘机占领了常德和澧县,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清军拱手献城。

    不久,吴军大将张国柱攻下衡州,挺兵长沙。长沙城人心惶惶,官兵们都不愿守城,拱手将城池献给吴军。接着,吴应麟和张国柱率水陆联军进攻岳州,岳州参将李国栋打开城门献城。

    吴三桂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起兵,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就将贵州和湖南控制在自己手中。前锋军队正在湖北蓄势待发,隔着长江,吴军和荆州的清军对峙。形势即使说不上一片大好,也可以说前途无量,前景让人乐观。

    这时,吴三桂兵威震动天下,那些对清朝不满的人纷纷响应他的号召。为了聚拢更多的力量,吴三桂散步谣言,到处发传单,说清朝无道,马上就要灭亡,他顺应天命,吊民伐罪。吴三桂还没进四川,四川那边就已经响应了,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和吴之茂等等表示要归顺吴三桂;就连康熙寄予厚望的孙延龄也背叛主子,响应吴三桂。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大佬尚之信相继叛清,如果吴三桂能协调好各方的叛清势力,清朝的灭亡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