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5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心深处非常担心有朝一日遭遇杀身之祸。

    吴三桂底气比尚可喜要足一些,他抱着边走边看的态度,不排除有一天造反的可能,毕竟吴三桂造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经过洪承畴的点拨后,吴三桂非常希望云南多事,即使没有事,他也要弄出一些事情来。

    康熙二年(1663年),吴三桂派兵征剿当地的少数民族,捣毁他们的巢穴,捉拿他们的首领。这么做一方面可以伸手向清廷要军饷,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康熙四年,云南的一些酋长联合起来抗清,吴三桂奉命镇压。到康熙六年的时候,云贵一带的局势才逐渐安定下来。

    云贵一安定,吴三桂心里就发慌。只有边境不断滋事,他才能睡得安稳。

    为了制造紧张局势,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吴三桂向朝廷报告说蒙古干都台吉进攻丽江,敌人大军入境,云南全省人民人心惶惶。为了安定人心,吴三桂决定亲征,为大清国的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蒙古入侵的事,蒙古只是要求和吴三桂通商。吴三桂虚张声势,故意渲染战争的假象。随后,吴三桂又诓骗清廷,声称蒙古已经撤兵,现在是隆冬时节,估计敌兵暂时不会过来。吴三桂还说已经吩咐各营官兵严密防守,自己暂时班师大本营。

    煳弄清廷是吴三桂的拿手好戏。当然,为了让清廷放低对自己的警惕,吴三桂也会作出jiāo权的姿态,比如jiāo还大将军印,辞去云南都督等。康熙四年五月,吴三桂又提出裁军,听说裁军康熙大喜,立即批复。裁军对吴三桂来说只是少拿些军饷,但吴三桂赚钱的路子实在太多,他是不是真会裁军实在让人怀疑。

    平南王尚可喜回辽东养老,康熙求之不得,只可惜军权还是控制在尚之信的手里。

    尚之信接管军务后,搞得一团糟,骄横跋扈,肆无忌惮,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放在眼里。以前,父亲的部属得罪过自己的,如果是小梁子,尚之信就鞭打,如果是大梁子,尚之信就大开杀戒。而且,尚之信在向父亲报告军务的时候也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尚可喜非常郁闷,怎么把摊子jiāo给这么一个人?考虑到他毕竟是嫡长子,而且又有一些才能,尚可喜不忍心废了他。尚可喜有一个叫金光的幕僚,这个人很有谋略,尚可喜将他视为顶级谋士,碰到什么问题,一定要请教他。

    一天,金光突然逃走了,尚可喜知道后,立即派人把他追回。为了惩罚金光,也为了让他以后没法逃跑,尚可喜让人挑断金光的脚筋,从此金光成为跛足,人们又称他为跛金。

    尚可喜虽然挑断跛金的脚筋,但是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器重,甚至待遇更好。跛金逃跑的一个原因就是尚之信,他看到尚之信做事没有分寸,担心日后会引来家破人亡的祸事,便向尚可喜献计:“现在朝廷最忧虑的事情是藩镇尾大不掉,我看大王不如带着子孙和亲信们归耕辽东,这样既可以避难,又可以让朝廷欢喜,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尚可喜一听,有道理,便给康熙上疏:“臣已经七十了,精力衰退,想回辽东养老,希望朝廷给我发一笔养老费吧!”

    康熙二话没说,同意了。不过康熙是有条件的,你尚可喜自己退休想把广东jiāo给尚之信,这不行,康熙说根本就没有这个法律,说老藩王离开了,小藩王就该上任。要走可以,要钱也可以,军队必须留下,jiāo给朝廷接管。

    尚可喜一看,玩砸了,什么都没有了。命是保住了,富贵呢,恐怕不能永享。

    康熙这招借力用力的政治武功固然精彩,不过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场大波把帝国带向风雨飘摇的险境中。

    康熙撤藩的消息一传开,吴三桂和耿精忠感觉如五雷轰顶,好日子看来要到尽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