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1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下子就把整个案子扩大化了。

    当时康熙还是一个小孩子,做不了主,台面上是四个辅政大臣拿主意,台下是孝庄在幕后cāo作。不管是四个辅政大臣还是孝庄,对汉人都是没多少好感的。四大臣以皇帝的名义将朱、庄两家人和参与修订的人及其父兄子侄,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处死。被处死的有七十多人,其中被凌迟的有十八人。这些人的妻妾孩子,全部发配功臣做家奴。

    据说康熙二年正月二十日早上,湖州城城门紧闭,八旗官兵到庄氏史狱受牵连的人家中捉人,只要是涉及的人,家里的大小人口,包括奴婢,全部被抓。仅李令皙一家就抓了一百多人,当时正值新年,许多人到李家拜年,荒唐的是,连这些拜年的人都没能幸免,也被抓了起来。

    庄廷虽然在案发之前就已经去世,但由于是主犯,也没能逃脱惩罚。惩罚的方式是开棺碎尸,捣毁墓碑。清廷借着庄氏史狱打击那些对清朝不满的人,为了增强这种震慑力,凡是《明史辑略》中提到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全部锒铛入狱。不仅如此,连刻板、印刷、校对的人都不放过。更有甚者,连买书、看书、藏书的人也受到株连,这一案件,受牵连的人达到两千多。

    庄氏史狱固然有吴之荣这样的小人推波助澜,但是根本的原因还是清政府对于思想的残酷禁锢。一个统治阶级,尤其是像清朝这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统治阶级,它的政权根基是很不牢固的,所以高压政策便是统治阶级的不二选择。

    有清一朝,中国一度非常强大,康乾时期中国领土面积达到历史上的峰值,十二清帝也都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但强大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整个清朝,国民奴xìng最重,思想和个xìng都被压抑得相当严重;直到晚清时,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观。

    清朝与其说是败在列强手中,不如说是败在自身的僵化腐朽中,专制独裁终究不是强国之道。

    大清风云.3,康熙大帝

    序言

    提起康熙,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罕有的圣王。不过说真的,康熙确实是清朝最出色的一个帝王,他的一生,守成固然不是问题,开疆拓土更是奠定了大清辽阔的版图。

    康熙小时候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学习儒家的经典。在骑shè方面,康熙的成绩也非常不错。在政治上,康熙就更早熟了,十四岁便用计擒拿鳌拜,铲除了心腹大患。

    在二十岁的时候,康熙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撤藩。这个决定引发了八年动乱,虽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差一点让大清国走向灭亡。事后,康熙也认识到这个决策过于冲动鲁莽,因此在治国方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康熙是一个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皇帝,随着执政经验的积累,治国和用人才能逐渐臻于化境。施琅原是台湾郑芝龙手下的一员海军大将,后来与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发生矛盾,郑成功杀了他父亲,他不得已投降清朝。投降清朝后,施琅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收复台湾时,康熙想到了这个人,冒险一用,施琅果然不负所望,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收复了台湾。

    后来,俄罗斯人不识趣,侵犯清朝边境。康熙恩威并施,既击败外敌的侵略,又没有将军事行动升级为侵略行为,打得俄罗斯人心服口服,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换来了边境一百多年的和平。在康熙的对外手腕中,明眼人能感觉到其中的黄老之术,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动武,总是先示人以仁义,人不知好歹,最后才以武力取胜。

    康熙对付草原枭雄噶尔丹就更加精彩了,他对噶尔丹的政策是yù擒故纵,让噶尔丹自己走向不仁不义的不归路。最后,康熙力排众议,三次亲征,终于击垮噶尔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