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进入摄政王府收回信符和赏功册,这么成熟的政治手腕很难想象是顺治能干出来的。

    阿济格之死

    谈迁在《北游录》里记载,多尔衮在喀喇城打猎时突然发病,病中密召阿济格密谈。到底谈了什么,无人知道。只知道之后阿济格带着三百人马快马加鞭赶回京城,这事被大学士刚林知道了。刚林立刻启程,一昼夜疾驰七百里,率先进入京城,告诉皇帝阿济格的异常主动。各个亲王立即关闭九个城门,严守以待。阿济格到来之后,三百人马全部被拿下处死,至于阿济格下落不明。后来才发现,阿济格被幽禁了。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是不是派三百骑兵进京,并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只有谈迁这个记载。但是根据阿济格刚入京就被囚禁,应该说,谈迁的记载是有一定根据的。

    根据清朝官方史书的记载,多尔衮死后第三天,阿济格派人问正白旗的大臣吴拜、苏拜等人:“劳亲郡王什么时候可到?”劳亲郡王是谁,阿济格的第五子。吴拜等人政治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听阿济格派人这么问,意识到阿济格这是在跟咱们打招呼,要咱们支持劳亲。吴拜等人认为,一旦支持劳亲,下一步可能就是夺取政权了。为了防范阿济格图谋不轨,吴拜等人跟上面通了声气,加强防守。

    说实话,当时的阿济格也是非常焦躁的,多尔衮跟他谈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多尔衮肯定是不想权力旁落的。阿济格和多铎的儿子多尼当时被隔离了,阿济格曾经质问正蓝旗的护军统领阿尔津和僧格:“你们为什么不让多尼来我的府上?你们这些混蛋做得太过分了,你们居然还挑拨我跟劳亲的父子关系……”

    总之,阿济格脾气很不好,搞政治的如果脾气不好那是要吃亏的。大家认为,阿济格过早地暴露了内心的想法,什么想法呢?企图占有正蓝旗和两白旗,抢班夺权。

    阿济格显然不是搞政变的料,要是这块料的话,也不至于轮到今天才发威,早把弟弟多尔衮推上皇位了。

    阿济格想收买的两个人,吴拜和阿尔津都倒向了皇上;皇上年纪还小,他们主要是跟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满达海几个亲王接触。阿济格图谋政变的计划几乎等于是公开了,阿济格打仗还行,搞这种事真让人摇头。

    济尔哈朗就说了:“如果阿济格拿到两白旗,国家肯定要乱。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好好对付这个害群之马。”

    但阿济格接下来的表现就像个傻蛋,他非但没有意识到情况对自己不利,反而公开地对济尔哈朗说:“我老弟多尔衮很后悔当初收养多铎的儿子多尔博,所以后来他收养了我的儿子劳亲入正白旗。”这意思无非是说,多尔衮很看好我的儿子,你们应该捧他的场。

    阿济格还向亲王博洛说:“你和济尔哈朗、满达海这三人是没法理政的,当务之急是赶快议立摄政王。”这些话实在是太明显了,阿济格的政治水平比他弟弟多尔衮差得太远。

    阿济格犯的错误远远不止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莽夫企图染指政治的悲剧。阿济格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假如你是莽夫,千万不要选择政治,尤其不要选择中国的政治。

    在护送多尔衮灵车返京后,阿济格身上佩着大刀。济尔哈朗注意到这点,当即对手下说:“英王护送灵车都带佩刀,像这样来迎丧,简直太无礼。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英王举动莫测,不能不防。”

    此外,英王的儿子劳亲带着四百多人守护灵车,仿佛有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要发生一样。

    结果,这些事情整得大臣们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揭发阿济格图谋不轨。大家召开会议,讨论阿济格问题,结果一致认定阿济格确实有问题,犯了大罪,应当被徒刑起来。第二年新年后,再次召集常委会议,还是讨论阿济格问题。会议结束后,阿济格的十三个牛录被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