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木齐率众归降,皇太极给予了归降者极好的待遇。

    突破锦州外城后,皇太极将锦州城团团围住。明朝多次派援军解救锦州,清军玩的是围点打援,来多少打多少。

    洪承畴带着明朝十三万精兵来了之后,就在和清军不远的地方驻扎。每天按时吃饭睡觉,就是不跟清军开打。皇太极是个非常保守的人,看到洪承畴这次率领大军,那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所以也不打。

    洪承畴不打的逻辑非常简单,清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跟他们硬碰硬,估计很难讨到好处。双方就这么僵持着,对峙了一年。

    到了六月底,洪承畴突然率领大军偷袭多尔衮的那支清军。相安无事了一年,多尔衮完全没料到洪承畴会来这么一手,被打得稀里哗啦。这个消息传来,敏感的皇太极意识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即将开始,于是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往松山。

    为了确保清军能更多一些胜算,皇太极决定亲自指挥这场战役。此时,皇太极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鼻血流个不停。皇太极带病急行军,用了六天的时间到达松山。

    清军的总兵力大概在十二万,明军的总兵力是十三万,从人数上说双方实力相当,明军稍占优势。但是将领方面,明军就明显不如清军,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岳托等人个个骁勇善战;明军方面,除了宁远总兵吴三桂比较能打外,其他人都不太行,而且吴三桂也是出身于逃跑世家。

    这一仗,如果洪承畴不出奇招,是必输无疑的。洪承畴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洪承畴有什么高招呢?

    洪承畴觉得野战行不通,就必须寻求地利,所以命令军队抢占rǔ峰山,rǔ峰山是个制高点,在这上面固守的话,等于是多了座城池。就在洪承畴准备实施计划的时候,手下一个武官提醒他:“占据高地固然有利,但是我军粮草匮乏,清军一旦抄了我们的后路,截了我们粮道怎么办?”

    也不知洪承畴是啥状态,他不仅没有听进那人的言论,反而斥责他:“我出来混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旮旯待着呢,需要你提醒我?”

    很多人认为松山之战洪承畴失败就失败在没有听进这个人的建议,一世英名的洪承畴煳涂一时。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洪承畴是个军事家,这点是不需怀疑的。面对皇太极的大军,他很清楚,固守远比进攻要好得多。然而,更糟糕的是,后来洪承畴进攻的时候居然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让人想不通他到底要干吗。

    洪承畴本来是想固守,后来为什么又选择进攻呢?进攻的时候为何只带三天干粮?

    要弄清这些问题,还得了解他身后的一个人兵部尚书陈新甲。洪承畴其实是不想进攻的,不是怕死,而是担心打不过。但是陈新甲一直在催他,陈新甲催他,他还可以应付。更要命的是没钱了,没钱就耗不下去,更守不下去。

    到了这地步,只能打了。

    洪承畴让八大总兵主动袭击清军,也算是给上面一个jiāo代,我打了。袭击的结果不是很理想,被清军击退,一路逃到塔山,被清军围住了。

    这时,洪承畴只剩下一个选择,突围出去。他召集八大总兵商量如何突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工。可惜计划还没有实施,就有两个开熘的,一个是大同总兵王朴,一个就是出身于逃跑世家的吴三桂。

    皇太极预料到明军今天晚上必然会逃遁,便部署好追击计划。事实证明,皇太极料事如神,明军果然在夜晚开始逃遁,中途到处遇到清军的伏兵,明军死伤惨重。八月二十二日,清军攻破塔山。吴三桂、王朴等人率军退入杏山城。后来,吴三桂和王朴又率军往宁远跑,结果被清军追击,死伤惨重。松山一战,清军斩杀明军五万多人。

    现在,松山已经被清军彻底包围,明朝的救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