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人的情感。祖大寿是袁崇焕一路提拔起来的,可以说对袁崇焕既感恩又怀着敬意,你现在这么突然一下子把我的恩师下狱,虽说提拔了我,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厚黑门徒。再说了,你可以拿下袁崇焕,也可以拿下任何人,保不准有一天你对我举起屠刀。

    虽然崇祯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这事只与袁崇焕一人有关,大家还是各就各位,该干啥干啥。”

    袁崇焕被抓时,祖大寿一句话都没说,不过根据史书记载,祖大寿当时发抖了。祖大寿发抖不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奴贼曾经横行无忌,好不容易出了个袁督师打得他们头破血流,结果袁督师不但没有功劳反而有罪。

    三天后,祖大寿看崇祯还没有释放袁崇焕,带着部队离开了京城,回到锦州。这就相当于造反了,我国古代的国情非常特殊,你带兵到京城下是造反,带兵离开也是造反。

    这下,崇祯急了,这时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建议说:“让祖大寿回来也容易,只要让袁崇焕给他写一封信。”

    崇祯想,这好办啊!让袁崇焕写就是了,袁崇焕也不能不写,除非他不想活命。当然,架子肯定是要摆的,不摆架子失去了谈判的资本。

    没办法,崇祯只好让内阁大学士和朝中九卿轮流去狱中说服袁崇焕,这些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袁崇焕就是不写,看在这么多人锲而不舍的面子上,终于给出个理由:“皇上如果有诏书,让我写信,我当然会写。再说,祖大寿之所以听我命令,因为我是督师,现在我是监狱里的犯人,就算写了也没用。”

    袁崇焕的意思很明白,皇上你把我放了,官复原职,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但这样一来,皇上的脸还往哪儿搁。为了脸,崇祯坚决不低头,不肯下旨,只是派太监和大臣对袁崇焕进行思想轰zhà。最后,还是老谋深算的余大成把袁崇焕搞定了,他对袁崇焕说:“你的忠心和功劳,天下人都知道。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还是要以国家大局为重。”

    “国家大局”四个字是很容易打动袁崇焕的,袁崇焕终于为国低头,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祖大寿收到袁崇焕的信,大哭,哭完之后立刻带兵回北京。

    十二月二十七日,皇太极休息得差不多了,考虑到袁崇焕已经下狱,决定集中所有兵力,狂攻永定门。满桂在城下带着四万兵马,和皇太极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结果是满桂战死,明军伤亡惨重,但守住了城门,打退了敌人,而且让敌人损失很大。皇太极只好再次撤退,驻守在遵化附近,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

    此时,崇祯为他的刚愎自用付出了代价,各地勤王的军队超过二十万,但大家都不敢随便出战。袁崇焕下狱之后,各地兵马人心涣散,大家都搞不懂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打赢了是死,打输了也是死,只有按兵不动最安全了。

    袁崇焕入狱后,关外的将士们纷纷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前大哭,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袁崇焕出狱。孙承宗是袁崇焕的恩师,他当然不希望袁崇焕死,所以他一面安抚祖大寿放心打仗,立功后为袁崇焕赎罪,一面上书崇祯,请求从轻发落,让袁崇焕的部将赎罪。崇祯选择了沉默,怪不得有人说崇祯的领导做出了水平,确实很有水平。

    有一个叫程本直的老百姓,非常钦佩袁崇焕,曾经求见他三次没见到,后来总算见到了袁崇焕,投到了他门下。袁崇焕被捕后,程本直愤愤不平,给皇帝写了一封火气很大的信,最后表示自己愿意为袁崇焕死。崇祯也是个牛脾气,你想死,我就成全你,最后把他给处决了。

    主张杀掉袁崇焕的两个最强硬的人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梁廷栋,当然朝中希望杀袁崇焕的大有人在,加上崇祯本来就对袁崇焕比较反感。所以,袁崇焕的罪名最终定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