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垦荒一(第1/2页)  明末立志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辽东,本来是明朝的军事重镇,人口昔年曾经十分的稠密。

    只是因为明朝制度的败坏,承平日久,等到了万历三十七年,在户口上竟然还不如战火纷飞的洪武年间人多。

    想想也是,洪武年间虽然战火纷仍,但是在辽东当兵好歹还有点吃饱穿暖的好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连军饷都是时断时续,而徭役c征调又如此频繁;有点门路的,早就跑路了————谁会甘心受盘剥呢?

    跑不了的,要么是太笨,要么是在辽东树大根深舍不得,再要么就是人口多不敢跑。

    当然,这些对于李刚来说都不重要,他又不是专门替古人操心的历史学家。

    他只需要知道,眼下,在军营西边,有一片荒地就够了。

    “去屯田那边查清楚了?”

    金州卫毕竟是一个卫所,民田虽然多,但卫所屯田也不少。

    “查清楚了,是中左所的屯田,荒废了快一百年了。”

    “哦,知道了,给屯田佥事行文说一声,让他帮帮忙,这一片地就是咱弟兄的了。”

    凡盗耕种他人田者一亩以下笞三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荒田减一等强者各加一等系官者各又加二等花利归官主

    别看这片地现在无人耕作,但是真要是等你把地种上了,那可就有人来找你了。

    到时候不仅是要打屁股,而且辛辛苦苦下的力,全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可是大人,咱们以什么名目来要求这片地呢?”

    李刚听后笑了笑,挥手道“我想想办法吧。”

    明朝后期土地荒芜并非是没有原因的,随便开荒,搞不好就是惹一屁股麻烦;这片地既然在这里荒芜了一百年没人耕种了,那必然是有原因————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自己拍拍脑门就让人家去解决,的确是异想天开了;他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还用给自己当随从么?

    不过,眼前这片地,的确是让他给看上了;不弄到手里总是觉得别扭至极。

    “麻烦啊!这军屯地是卫所的,别看没人种,但就是不给你种,李刚这个时候想起了之前读的穿越爽文,里面主人公动不动就是开垦几千亩,在他这里倒好了,别说开垦,连地都没有。”

    “找了佥事也没用,他也不敢做主,但那块地也别浪费了,都给我种上苜蓿,这玩意又不需要花功夫,上面追查下来就说是野生的;好赖把草料给解决了再说别的。”

    算算,这个小小的备倭营里面的骡马也有五十来匹,一年草料米豆就要吃掉几百两银子,种上点苜蓿,好赖也能省点钱。

    “那个,你再去查查,咱们营周围有没有什么无主的荒地,或者民田,可以买的那种。”

    备倭营里面的地瓜种植培训班已经快要结业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给大家找到实训的地方,李刚心里也很是着急。

    过了好几日,派去的人才回禀道

    “营西边,本来是一个商屯,但是荒废了一百多年了。”

    所谓商屯,是朱元璋发明的盐引的副产品,亦称“盐屯“,是盐商们建立于边疆地区,召民屯田,以所产之谷物向政府换取盐引为目的的一种屯田。

    明代运粮入边耗费浩繁,据成化八年(1472)延绥巡抚余子俊上疏说:“运输于河套米豆值银九十四万两,草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两“(《明史,余子俊传》)。所以,创商屯来济军事之不足,此制明人谓之“开中“。最初是为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后各行省边境亦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c盐法c边计相辅而行。其中盐例输米临濠c开封c陈桥c襄阳c荆州c归州c大同c太原c孟津c北平c河南府c陈州c北通州诸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