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公元1824年的中秋节后,也就是大清皇朝道光皇帝继位的第四年农历八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地处湖南湘潭的上空,一轮耀眼的白日已经偏西,一条通往辰山的曲曲弯弯的大路上,一个头上拖着一条又粗又黑的长辫,身穿白色圆领对襟长袖衣,外罩一件青灰色开胸多纽无领马甲,下着一条蓝色长裤,脚履一双黑色布鞋,肩上背着一个浅黄色布包裹的楞头细伢子(湖南话,就是楞头少年)正急冲冲地朝着西南面的一座大山快步走去。
这条路的东面有一条自北向偏西南方向流淌的蜿蜒曲折的大河,清澈的河水就像一面碧绿色的镜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河面上一座长满青苔的古老的石桥,为两岸民众和过往的人们提供了交通的便利,桥的两端都挺立着一株古老的樟树,其茂密的枝叶就像两把大型伞盖为过桥的人们遮阳挡雨,为走长路累了的人们提供一个歇脚休息的场所。大路的西面是一片开阔的田野,不少农户正在田里收割金黄色的稻谷,远处绵亘的山坡上层林尽染,五彩缤纷,使这湘中的大地呈现出一片美好的秋色。
可是这个楞头细伢子一路上无心欣赏这如画的秋景,只想着赶在日落西山前,走到那座大山脚下,寻找一户人家借宿一晚,好好休息,养足精神,以便第二天一早就进山游览,看看周敦颐c胡安国隐居讲学的地方。
这细伢子是从湖南湘阴东乡界头铺左家塅出发的,路上,他已走了三天,行程三百二十里。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发问,这个少年多大了?一天竟能走一百多里。这里,我得说明一下,这少年还不满十二岁,别看他年岁小,人可机灵了,他一走上湘阴到长沙的官道,见有马车到长沙,就搭乘马车到了长沙,这样,他那一双小腿就少走了近百里的路。到长沙后,他立即赶到长沙码头,买好了第二天到湘潭的船票,再在码头附近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第二天上午,他从长沙坐船到湘潭,两只脚又少走了近一百里路。到了湘潭,他先打听好去辰山的路和方向,知道去辰山没有车船可乘,得走八十里路才能抵达,于是,他赶到湘潭西郊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今天凌晨,天刚透亮,他就从湘潭出发,这时,他已走了五十多里路,来到了去辰山的岔路口。
过了一个时辰,这细伢子终于疲惫地赶到了辰山东面的山脚下,这时,夕阳已经西沉,天就快要黑了,他停下脚步,望着横亘在眼前的灰蒙蒙的大山,自言自语道:“我今天到哪里去过夜呢?”
他抬头举目望去,见辰山东侧有一条大河,河边上有一个大村落,距离辰山东麓大约有五六里路。村落中,还有一排由5栋用青砖小瓦建造的大屋,这5栋大屋虽然都是平房,但很高大,它们互不相连,各为一体,但排列有序,从而形成了一个宏伟完整c特别显眼的大宅院。当下,他心想,我还是到那村上去,村里总会有好心的人家让自己住一宿的。于是他就快步向那村子走去。
当他刚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但见一块高大的石碑立在眼前,石碑上写着“皇清诰赠荣禄大夫c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府君之神道”这二十六个字,石碑后面是一条一丈二尺宽的大路,路面用青石板铺就,两边种着六尺多高的翠柏,大路尽头,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建着墓园。石碑东侧,也是一条青石板路,路面也有一丈多宽。细伢子目测一下这两条青石板的长度,通往墓园的那条路约有一里,通往那大村落的那条路只有百余丈,于是,他就朝那村子走去,当他走到离村子只有五六十步路时,只见一条大黄狗从那家大宅院中间的一个大门口突然窜了出来,朝他“汪c汪c汪”直叫,尾巴还直摇,但并不向他扑击。他开始还怕这大黄狗来咬自己,就蹲下身子,准备检石头自卫,
这时,从那大宅院中间的大门内走出一个家丁模样的老倌子(湖南话,即老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