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1051 也罢,打就打吧(第1/3页)  这不文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发现生蛮的消息传来之时,访问团一半的成员,正四散在外面参与调查活动。

    活动范围大致分为远近,或叫内外两部分。

    内部的,由先居族长所辖一个小组,从“战生蛮”事件发生区域开始,由中心向周围展开搜索。同时又有另一个小组沿内侧的外缘,由外向内逐步探查。

    外部的,则有三个小组,分别向三个方向进发,由近及远,展开探索。搜寻线索之外,他们也兼任侦查预警之责。这次的信息,便是其中的一组发现情况异常后传递回来的。

    这次的访问行动,其目的,毫无疑问是要与“小矮子”部落取得联系,并讨论关于之前先居族长拿回来的那个玩意。

    但是,对随员而言,还存在着一个隐藏的c优先的c需要誓死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先知安全”问题。

    团员外出,先知的近身守卫力量下降。内侧那两个小组还好说,但要想快速联系外围三个小组,就变得相当麻烦:山丘林地环境里,山石树木,都对施加着负面影响。距离稍远,就会进入视听的盲区。

    为了能在意外时尽快召唤在外的族人,“长距离传讯”这个需求,也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台面之上。

    于是,作为解决方案的烽火狼烟,准确而言,是白天使用的那种直通天际的粗大烟柱,就在先知的改进之下,变得更为有效和实用起来。并在营地建设时,同步建造。

    烟火台,设在离临时营地不远,但也算不得多近的一处,高出周边小几十米的小山包上。

    选择那里的原因,除了考虑地势较高,柱烟消散前能到达更高的天际外,还有着安全因素的考量:

    烟柱自家人看得见,别人自然也看得见。若是因此招来更多更大的麻烦得不偿失。

    所以,这个位于营外稍远处,且因为树木遮挡而无法看到营地的小山包,就显得非常合适。

    哦,原始社会通信靠吼。这里“能吼也不吼”,也正是出于安全考虑。

    烟与火可以算是最原始的通讯手段,普遍且寻常。

    相比原有的火堆生烟技术,先知能改进的余地其实相当的有限。但在底部用石头和木头垒出送风口结构,火堆上方架设加挂“生鲜”树枝的木架后也不管是不是这些改动造成的,反正起烟柱的效果,令人满意。

    这些是基本结构的改动。

    有鉴于烟柱自家能生,别人也能生。虽然烟柱生发的方位可以提供一些判断,能大致分辨是不是自家方向位置终究还是不够明显。故此,先知又加入了人工的变化:

    必要之时,使用皮革人为遮断烟柱,也就是使烟柱变得断断续续——有考虑通过烟柱的长短变化,产生类似莫尔斯码的传讯方式但当前还是因其过于复杂而搁置了,只约定几个简单常用的信号指令。

    营地里的守卫们正忙着整理和打包物资。大部分物资原本就处于随时可被携带转移的状态,但也有不少已被展开并被使用中的,需要重新收拾。

    并没打算“清场”。但方便回收的和重要c稀缺的物资,都要打包带走。考虑到之后的战斗:

    如果顺利,一切好说。现在干的事情虽然多余,但也无非就是浪费了一丁点儿力气,绝无大碍。

    但如果是战况不利,需要转进那么,回这个临时营地收拾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如现在收拾好带走,撤离的路上也好用得到。

    要是真的大败亏输,连身上的包袱都成了累赘那抛下这些物资,或许还会有拖延敌人追击之效——能让敌人彼此因争抢而大打出手,那就更好了。

    如是三者,何乐而不为?

    哎——反正集结要时间,何必傻等?

    等待集结的时间是漫长的。

    绝对时间不见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