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见李时珍(2)(第1/2页)  帝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贫道遵旨,日后还请李太医多多指正。”张天师赶紧答应下来,朝李时珍稽首致意。

    万历又指着宽心对李时珍道:“这位弘侍夫人,乃是朕身边的女官,她每日清晨都会来太液池,老太医日后若是有甚需求,大可告知于她。”

    宽心心中满是不乐意,但此时哥哥也在场,不好发作,只好朝李时珍道了个万福,敛身道:“老先生好。”

    李时珍已经被感到得无以复加,总算老先生精于医道,心脏c血压都保养得很不错,才经受住了这番情绪激烈波动。

    李时珍再三叩拜称谢,道:“皇上如此厚恩,草民感激之情莫可言表,惟竭心尽力修撰此书,造福于天下万民,彰皇上之至德。”

    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一部中医药圣典,在动植物学c矿物学c物理c化学c农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论述,完全可以说是一部超越这个时代的自然大百科全书。

    这才是万历如此关注本草纲目,并将编撰此书从李时珍的个人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本草纲目的修正,可以从源头上建立一套对自然界更为科学的认知体系,纠正人们以往的许多错误观念,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万历穿越前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中西医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两者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建立在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其根本,都在于一个“验”字。而两者的差别,则是因为东西方文化间的截然不同。

    华夏的传统世界观中,诸如阴阳五行c天人合一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用来解释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这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古人对客观世界有限认识之上的简单归纳,强行将宇宙万物整合到少数几个具体属性之中,这就把整个客观世界严重简单化了。

    要理解这个问题,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色卡。肉眼可见的世界五光十色,理论上确实可以将可见光还原为三原色,而实际上用三原色去解析或者还原所看到的景象,却远不是古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种以求同实现整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其实也是一种高明的生存之道,有利于人们对未知事物形成一个相对准确的初步认识,但如果要继续深入,却又异常困难。比如我们所发明的餐具筷子,就极具代表性。

    最早的华夏医学传说,是神农尝百草,但中医理论,却在天人合一观念的指导下,逐渐被整合到阴阳五行理论中去了。这等于是以哲学替换掉一切应用科学,即便中医提出了辨证论治的诊治观点,也远不足以将人类疾患的机制彻底理清。

    而西方世界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曲折磨难,远比华夏要多。各种冲突对抗异常激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尝试各种不同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文明的求同意识根本确立不起来。

    如果说传统华夏文明是沿着大而化之的方向在延续,那么西方文明c尤其是后世的西方文明走上的,却是一条细而分之的道路。

    原本历史上,华夏社会所接触到的西医,实际上是鸦片战争前后,随近现代西方科技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西医。而在此时的大明,中医不知甩西医多少条街。

    既算到了后世,中医也是颇具效验的。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论治,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观念,依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医的问题,是发展与深化受到了传统观念的严重制约,尤其是华夏传统文化在后世严重衰微,植根其中的传统医学也就更加奄奄一息了。

    对于万历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说,在人们此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基础上,中医理论及其所积累的经验,反而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万历需要做的,依然是不断修补华夏传统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