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文华殿谈军情(2)(第1/2页)  帝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来,自嘉靖年倭乱遭到重大打击以后,沿海地区海盗大举登录的情况便很少发生。如今海面上虽仍是盗匪成群,但海盗们大都盘踞于沿海诸岛,或打劫过往商船,或对其收取保护费,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朝廷对于洋面上的事儿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海盗不到陆地上来作乱,便不予理会,双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相安无事,很久没再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而梁梦龙之所以对于沿海地区的情况特别关注,却在于他曾在多地任职,通过对漕运c海运的反复考察对比,意识到海运的巨大优越性。

    在梁梦龙担任山东巡抚期间,曾一力促成朝廷恢复海运漕粮,效果非常好,但很遗憾的是,海运刚刚开启不久,便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海难,还死了些船员,引来不少非议,使得这一尝试就此打住。

    隆庆开海虽已过去多年,但梁梦龙却还一直惦记着重开海上通道。眼下见皇上问起海上的事情,梁梦龙内心一下激动起来,抓住时机赶紧向万历说明情况。

    说了一大堆海运的优越性后,梁梦龙总结道:“河漕似安而多劳费,海运似险而属便利,一任其劳,一任其便,此相济之策。”

    他的这个观点与万历的设想很相符,于是笑着追问道:“海运既如此便捷有利,当初为何又半途而废呢。”

    “这个”梁梦龙一听这话,只道皇上对此并不感冒,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小心思索了一下,才缓缓答道:“万事皆有利有弊,海运亦然,当年海运初开便接连遇险,难免引来争议。”

    万历点点头,他对于当年隆庆开海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梁梦龙的这番解释听来还是比较中肯实在的。

    廓清海疆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这其中的复杂程度甚至远高于北方的边患,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将手在御案之上习惯性地敲击了好一阵,万历才开口道:“梁卿,海运之事干系重大,你回去后先将往年开海事宜详细整理一番,具本上奏,待朕阅后,再做计议。”

    “臣遵旨。”梁梦龙大喜,赶紧再拜领旨。开启海运是他一生最大的志愿,只要有希望,他就会尽全力去争取。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时辰,召对却仍未结束。万历不断提出各种问题,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但并未作出什么具体的指示。

    万历很清楚,自己如今并不是指挥不动这些朝臣边将,但大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极深的内在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经过通盘考虑,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比如梁梦龙所说的隆庆开海之事,就很可能是因为触犯到了某一方的利益而遭遇阻碍,最终导致劳而无功。

    咨询了多方面的情况后,万历又将三人的回复与记忆中的明代历史情况在心中进行了一番对照,觉得有了一定的思路,这才停止发问,转过来对戚继光道:“戚卿,你一生征战南北,立功颇多,还将领兵作战之心得编撰成书,能文能武,很是难得。”

    戚继光一听皇上对自己如此夸奖,赶紧俯首道:“微臣些末微劳,能得皇上如此褒奖,诚不胜惶恐之至。”

    万历招招手,随行的太监忙呈上一个书匣。万历指着书匣笑道:“这是你当年所著纪效新书c练兵纪实,朕都已看过了,确实是部难得的兵书。”

    自己写的书居然能得皇上亲自御览,而且大加肯定,令戚继光心中也是兴奋不已,赶忙再次拜谢。

    “这套书中,朕已做了些批注,今日就将之赐予你了。”

    “多谢皇上,微臣微臣真是感激不尽。”这书一经皇上亲笔御批,立马就是最好的传家之宝,可以光宗耀祖的殊荣。戚继光激动地从太监手中接过书匣,捧在怀里。

    万历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吴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