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居正故去(第1/2页)  帝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啊。”

    “哼。”宽心哪里肯信,她只当小皇帝又在信口开河,懒懒道:“民女也不稀罕什么理工,能帮兄长习得这化工就知足了。”

    “天道无穷,这物理一道可是门大学问,你就一点也不稀罕?”

    “有甚好稀罕的,就像这弘德殿里的田门师兄弟,日日都在苦研这些算术c几何,也不知有甚用处。”

    “此乃推演之术,可以穷究至理,你修为不够,不会懂的。”

    “推演之术,我龙虎山门中所藏典籍中多的是,也不缺这一门。”

    “呃”宽心这句话一下就把万历给怼住了,总不能说你那都是封建迷信。

    宽心不仅长得养眼,泼辣率真的性子也让万历找到了一丝与后世年轻人相处的感觉,所以他只要来弘德殿就会故意同宽心斗斗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而宽心自己也渐渐发觉小皇帝人虽然不正经,脾气倒是挺好,也并未真把她怎么样,在万历面前就渐渐放得开了,说话随意得很。

    这会儿见玩笑开不下去了,万历干脆转回正题,对宽心道:“你下次回去,记得跟你兄长说,书上的学问,只是引子,真要明晰万物生克变化之理,还是要多做试验。道门传承千年,那些前辈烧丹炼汞留下的笔记心得,也要如田门诸子梳理算学典籍般,依据天书所示的规则法门,重新加以整理,这样必会有大获。”

    “嗯,知道了。”

    “好了,朕也该走了。过阵子有位名医会来京师见朕,届时再召你兄长进宫与这位名医一晤。”说罢,万历便起身离去。

    回到乾清宫,万历心里却仍在想着刚才宽心所说的话。这些小太监和玉熙宫里的那些年轻士子中,估计有不少人与宽心一样,还弄不明白学这些学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哎,总得有个过程。”万历自我安慰着,这些年轻人的学习态度都很好,连自己那个调皮捣蛋的弟弟如今都安分了许多,算是个很不错的开局了。

    华夏文明传承到此时,在儒家思想理念的熏陶下,重视教育c善于学习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也与华夏传统观念中的求同思维模式息息相关,传统教育形式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同化,而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师长传授的知识,也有助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但这种求同模式又很容易导致思想的保守与僵化,须知新,就是相对于旧的异,就是对旧的否定。

    一昧的求同并不可取,否定之否定,才更符合事物发展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所以,万历觉得日后还是很有必要培养这些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要有勇气求新求异,这样才能为大明社会带来更强的活力。

    这边万历在为将来如何引领大明打破僵局迈步前行而冥思苦想,外面的臣子们也没闲着。

    王巧儿册封妃子的仪程既一获皇上批准,张四维便叫人去玉熙宫请定国公徐文璧前来文渊阁。

    徐文璧一到,张四维马上将他迎至自己的值房,热情的张罗着泡茶看座。

    一番虚礼后,张四维将礼部拟定的条陈交给他过目。徐文璧看罢,没什么异议。他年纪虽但参与各类礼仪活动的经验却极其丰富。

    徐文璧道:“既然皇上已然召准,文璧自当遵行。”

    “那这次就又要劳动国公了。”

    “阁老言重了,此分所当为之事,岂敢称劳。”徐文璧规规矩矩的回答。

    “呵呵。”张四维笑笑,道:“国公素得皇上信重,每遇祭祀,往往遣国公代行,屡效勤劳。如今却还要常驻于玉熙宫,这也实在是太过辛苦了些。”

    徐文璧赶紧回道:“文璧一门世受国恩,但有旨,不敢不遵,此人臣之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