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预备爪牙(第1/2页)  帝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张四维与申时行同来求见万历,拜谢皇帝的恩赏。万历当然是亲切接见了这二人,并对二人说了不少鼓励的话语,对二人往日的工作成就大加赞赏,并殷切期望他俩再接再厉,为大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四维与申时行当然是一再叩谢皇帝的知遇之恩,坚决表示决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将一如既往尽心辅佐皇上,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这种礼节性的召对谈不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万历也没打算按照昨晚的设想,这会就给二人来个下马威,于是召见在很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回到乾清宫,万历便把张宏给传了过来。

    张宏管着新进宫的太监c宫女的教育,算是紫禁城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本来万历的计划是找一批低龄的小太监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教导,但经历了前次与臣子的较量以后,万历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自己看中太监的,是其在主观意志上对自己的依附,而不是要刻意培养一批身残志坚的科学家c思想家。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也只是为了让其把手中的差使办得更加圆满些。说白了就是让这些现成的爪牙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当张宏来到乾清宫后,万历向他询问起宫中太监所受教育的基本水平。张宏虽然弄不清万岁爷为何忽然问起这事情。但还是将情况详细向万历作了汇报。

    由于明代太监依托皇权的延伸,渗透到了大明政治结构的各个层面,人数极其巨大,来源也非常复杂。有些是自幼净身入宫,也有很多是成年后为生计所迫切了入宫的。那些幼年入宫的小太监一般都会受到系统的文化培训,这也是太监梯队的重要来源。但一些成年入宫的太监也有可能在入宫前就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比如英宗朝的权宦王振,就是有了举人的功名后才自阉入宫的。

    张宏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万历懒得听下去,直接取出几张纸笺交给张宏道:“你让自幼入宫c二十五岁以下的中人(太监的别称),都做一下这些题,再从全对的人里面选十名办事勤勉c性情沉稳的出来,这十人全部拨到乾清宫。”

    张宏忙打开纸笺细看,只见上面全是筹算或者解方程题,由于太监经常要被派出去打理皇家的各种事物,这些算术知识也是必修的课程,估计很多人都可以全做出来,只是搞不明白万岁爷此举的意图何在。

    不过张宏一辈子从不顶嘴,主子交待下来的事情,他就踏踏实实去办好。此时也是把情况搞清楚了就磕头前去安排去了。搞得万历心中一阵感叹:“难怪皇帝都喜欢使唤太监,外面那些臣子哪有这么听话。”

    却说张宏离开乾清宫后,心中稍一思量,还是觉得万岁爷今日交办的事儿安排下去的话,闹出的动静肯定会蛮大,事先应该跟冯大伴汇报一下才好。

    于是张宏来到冯保的值房,将此事告知了冯保。

    冯保听张宏说完后,心中也是不明所以,万岁爷又弄这么些小太监在身边到底是想干啥啊?虽然万岁爷以前有些个小癖好,但这阵子好像已经改了啊,再说二十五岁似乎也大了一点。

    冯保虽想不明白这事儿,但凭直觉他也能预感到有些不对头。目前朝廷政务都是由司礼监在打理,万岁爷的具体文案工作也是司礼监下辖的文书房在经办。难道万岁爷想把司礼监的权柄分出去一些另起炉灶?

    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头,整个司礼监管着的,是一个总数达数千人的庞大行政团队,承担的事物也不是万岁爷随随便便弄十来个小黄门就可以轻易接手的。

    左思右想理不出头绪,这让冯保再也坐不安席,等张宏离去后,便领着个手捧奏疏的小黄门来到了乾清宫。万历见冯保送来了今日的奏本,也不多话,随手拿起一本就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不多时,万历便看到浙江巡按呈递的奏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