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山西垣曲77(第1/2页)  叩响天堂的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望江南

    多少事,匆匆随风去。

    山水有情曾留影,日月有意照流年。

    多少风光里。

    这天又到了,上海陈老板拜见王厂长的时候了。

    他们俩个人在一起,堪称一副绝妙图画,一刚一柔,一个温柔似水,一个刚毅如山。一个如飘逸挺拔的俊竹,一个如温暖如春的柔柳。

    陈老板叫人带着礼品第二次登门致谢,送上上等上海空运名虾,黄浦江畔千年糕点。

    “王老您好!和您这种有品味的前辈认识,丰富人生,增加阅历,长见识啊,几天不见就想啊,这不,想您就来讨扰来了。”陈老板缓缓走进来笑容可掬地握住了王厂长那一双苍劲有力的手。

    “唉,您能来看我,我受宠若惊啊,自打我退居二线,人走茶凉,原来是众星捧月,现在是冬季里喝凉水,透心凉啊,人老了还能遇上故交实属万幸万幸啊!快,上茶,上好茶!”王厂长今天格外健谈。

    “我十六岁入伍当兵,在部队里,刻苦训练,功夫过硬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营长上退下来。到地方就进了中条山山有色金属公司当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再到厂长,厂长上一干就几十年,可这几十年里我带着这个公司几千号人硬是趟出了一条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钱的局面。可是我刚来到这时,这里北风呼号,白草遍野,荆棘丛生,满山古树遮天蔽日,这个小城十几户人家在低矮的茅草房里安贫度日,可是人穷思变,我们靠着这的十几户人家硬是在这大山的角角落落开出了各色矿石,把这里的地底下如金子般的矿石用我们的双手运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而且把中条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足写进了中央企业的行列。

    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初始几年,公司企业要大发展,上利润,农民要种地建家园,结果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当地的农民和公司的上规模发展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结果,一场嘴下战争演变成了肢体接触混打,接着又是一场血流成河的枪炮双方各不相让的对决在叫板,火药味持续升温,最后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危险局面,这时,我站出来了,给农民父老乡亲们及时跪下了,用我的两条腿挽救了一场血战,我当时眼里流淌的两行热泪流成了小溪,我颤抖哀求说:”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们,我们公司和您们我的父老乡亲是一体的,是一个家庭里开出的并蒂莲花,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是从我们父老乡亲的的儿子女儿父亲母亲中走来的,我们本就是一个瓜上结出的两个果实,我们永远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

    听到这,那些一触即发的乡亲们举着的斧头枪炮放下了,海潮一样的人群在陆续后退,那个喊声最大战斗最猛烈以他为首的刘长江汉子,听到这些也给我跪下了。后来上来双方的部分代表把我们俩个人扶起来,刚刚站起来,农民队伍里告状加急电报飞快地到了现场,中央要求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无条件撤出,让位给当地农民经营生产生活。

    我的两条腿还在发抖,但是,我看到自己当时的决定和中央决定不谋而合时,我的腿立刻站直了不抖了,我想我这辈子代表公司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永远以农民的利益为根基,双腿一定要坚定地踏在农民的利益上,以父老乡亲们的利益为利益就没错,并且我最值得庆幸的是避免了一场无谓的血斗,从那以后我就带着中条山的老少爷们走山上岭,再也没有用过老百姓的一分好田开矿采矿,哪怕这块田底下埋有价值连城的宝藏,我也要毫无留恋地远离田地,去向大山高岭上进军。从那以后我也就养成了看地脉看山岭探知有无矿藏的经验。这就是人们送我的美称”十发九中“的由来。不过以前不是吹啊,确实命中率很高的。打退休后远离了踩点探矿,自己那点经验就饭吃了。老朽是真的老了。”

    陈老板像一个孩子一样听着,点着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