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臣的恐惧,汉人的血性(第1/2页)  林氏水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是杨温比杨志年纪大得多,正赶上好时候,也更会做人,于是在西北战场立下战功一路做到节度使职位;而杨志年轻一些,没赶上哲宗朝大举对西夏用兵的好时候,加上做人也有问题,结果最高才做到殿帅府制使这样的小官,最后还因丢失花石纲把这小官也丢了。

    是以当初在西北战场上时,两人就与其他八人来玩较少,这次徐京、王焕等人都认为韩存保、杨温必不会投效梁山军。

    而荆忠则是官迷,估计也舍不得节度使高位,只有李从吉肯来。

    于是林冲就只让徐京给李从吉写了一封信,结果李从吉果然抛下部队,只带少量心腹手下快马来投。

    虽说没能把一万禁军带过来,但李从吉还是带来了五十多名在西北打过仗的中下级军官和亲兵,这让林冲已经很高兴了。

    而且说起来,梁山军也却是扩张得太快了,一下养这么多兵,纵然有系统加持,梁山军的经济压力也是很大的。

    就算养一个兵平均一个月花费十贯钱,十万战兵每月那就一百万贯,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万贯,实际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纵然现在梁山大力发展工业,大兴贸易,又有铸币税的收入,之前在辽国更是一下抢了上千万贯的金银,暂时还不会出现财政困难。

    但总的来说背上这么大一个财政包袱,总是一个定时炸弹,因此林冲也不愿意是兵就收,而是打算慢慢向精兵化发展。

    毕竟宋朝冗兵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梁山军自然要引以为戒。

    林冲的构想还是一面开源一面节流,一方面利用系统和梁山军先进的技术优势,发展工商业赚钱,攻灭敌国抢钱或者索要战争赔款;另一方在天下大定后,便逐渐开始裁军。

    这也是仿效后世志愿兵和义务兵做法,到时候再征兵就是都是义务兵,服役三年后再择其精锐转为志愿兵,发较高的军饷;而义务兵则只有较少的津贴。

    这样不但减轻了负担,而且退伍的义务兵还可以成为预备役部队,一旦战争爆发或者需要大规模用兵时,立即就能拉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军来。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有些远,总之李从吉能带着五十多名心腹来投,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当下林冲大喜道:“走,我们去迎迎李老将军!还有诸位的家眷估计要不了多久也该到了吧?”

    “都在路上了……”

    “我家的估计已到梁山泊了……”

    几位老将军大笑着道,因为朝廷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是以他们的家眷都没受到阻拦。

    一行人快速往营寨外边走去,这时林冲又突然想到一件事,转头对梅嘉生道:“去各位教导员那里讲一下,就说诉苦大会效果不错,叫他们早点开始三查三整,还有叫他们申时四刻到中军大帐来一趟……”

    梁山军兴仁府这边忙着做降兵工作,同时派人挨家挨户安抚百姓,归还之前被抢的粮草辎重;梁山泊那边也在紧张的为接受降兵和出征高丽做着准备。

    而此时的京东、河北大地,随着梁山军大败“二十万”朝廷大军,攻破汴京城逼迫赵官家以宰相亲王为质,签订城下之盟的消息经过长久的传播和发酵,此时已是天下震惊。

    临濮县城,名叫顾鹏振的年轻知县立在县衙后院,望着院中花草的只是发呆。

    这几日一来发生的一切,无不令他感到一种发自心底深处的森寒和战栗,他已经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了,整日的神情恍惚。

    原本朝廷尽起二十万大军布下天罗地网对付梁山军,在他想来梁山军就算不死也要残了,可谁能想到竟会这种结果。

    这可是二十万大军啊……还有那高俅高太尉,这可是官家面前第一红人,竟然说杀就了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