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03梁山战再起(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剿灭梁山这种目前完全无关紧要的事上却十分豪迈,连御马营都舍得,此前,为监押欧阳珣,已经派出了五百御营精骑,这回又用了最精锐的三千,人马就剩下一千五差的了。

    这种怪事的发生,除了将亡王朝的腐朽荒唐,也是朝廷觉得这回收拾梁山有极大把握。

    统领御马营重骑出征并主持此次讨伐的大将正是,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原本是地方军的大将,以骁勇过人和擅长骑兵战出名,恰巧在叛逃狂潮前被朝廷征调入京,朝廷原本是打算把他安置在侍卫亲军马军司为部将,在高俅等一把送掉几十万禁军给海盗后,京城军事力量空虚,极缺顶用的大将,赵佶惊恐,又知老牌勋贵呼延家历代的忠义,或者说只有到了亡国灭族的危急关头需要忠诚有真本事的人了,赵佶才会想起来提拔关照杨家呼延家这种不会拍马屁的人家。没落的杨家却已经不知什么时候烟消云散了。武力强悍的呼延灼就成了宝贝,被赵佶亲自接见审视后,重用为御马营副总管(总管是太监)负责具体领军事宜。

    呼延灼自负武力和将才,性子很骄傲甚至狂妄,脾气着实不小,对宋皇讲忠义,并且爱当官,热衷功名富贵,就象杨志一样,一心想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重振家族昔日的辉煌,却有点痴,说白了就是士大夫最鄙视的武夫的那种没脑子,社会在飞速变化,形势在急剧变化,呼延灼在地方上能直观接触感觉到变化,却象飘在京城不接地气的达官贵人那样,意识不到这有什么异常.....即使发生了海盗浩劫,民众、军队甚至官吏都在大量疯狂叛逃,清晰证明了宋王朝如何腐朽不得人心,剩下的人几乎全都是王八蛋,当着宋民却心中没有宋,宋王朝大势已去,呼延灼仍然没醒脑子,并且还极度鄙视和愤恨海盗国,忠心耿耿维护的仍然是所谓王朝正统——宋王朝。

    赵佶就是在接见审视时察觉了呼延灼的这种痴傻忠心,并且确知比呼延灼晚动身来京的家眷正好赶上了叛逃潮,在路上不幸遭遇叛逃者的抢劫屠杀全死在了国难中,呼延灼和海盗有不共戴天之仇,决不可能背叛宋国也投靠海盗,他才把呼延灼重用到御马营主将的要害职位上。

    至于呼延灼会不会在讨伐梁山时也同情沧赵家族而投入梁山,赵佶也不担心。

    呼延灼是个官迷,信奉忠君爱国教条,就算同情赵岳也决不会加入没官当没功名富贵可图的梁山野势力。况且,呼延家族灾中幸存的那点一贫如洗的亲眷被朝廷特意从呼延老家全迁到了京城以好房宅好产业安置,以示圣恩恩宠。呼延家族的命掐在朝廷手中,呼延灼也不敢背叛。

    还有,呼延家当代另两个顶门的人才,西军出名的勇猛小将,大刀呼延通,已经在海盗灾前的一次抗击西夏的大战中阵亡了,连尸体都没找全乎,死得极悲惨,却在西北地区太常见。更悲惨的是,其爹娘家人也在西夏入侵一次次制造的惨案中和西北太多遭难消失的宋人一样没了。

    另一人才,呼延庆,个人武力算不得多出众,比不得呼延灼凶悍勇猛,甚至比不得尚年少的呼延通能打,但却是个多面手的全才,马、步、水,三军上皆擅长,文事上也来的,是勋贵子弟中最难得的有知识,有计谋,有能力的人,做官做事很有一套,年少在西军历练过多年,后来随着海盗对宋国的威胁兴起,因其特长调入了京城水军,练兵有方,工作干得漂亮,几乎从无差错,在官场人缘也不错,如今已是三部禁军水军一部的都指挥使,是朝廷数得着的实权大将了,同时还兼任着转运使差使,平日主要负责从南方收缴和押运钱粮布匹等赋税入京城国库,或是从国库往河北边军那运输给养,职责重大,活干得一直稳当,甚得朝廷(赵佶)信用。

    也是因为呼延庆的缘故,赵佶才想到了呼延灼,把性子骄野不讨喜的呼延灼调入了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