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0制衡(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况出两到五个青壮服一年义务兵役,为乡兵,州城配四五百,县城或重镇配二百,镇配二三五十人不等,用于日常治安、守城、征收赋税等任务。服役者当年家中免赋税,并且由村中保障因不能耕种劳作所造成的当年收入损失,若遇灾保障不了,由官府补偿,就是鼓励百姓踊跃服义务兵役。此役轮流进行,下一年由别的片承担......实际就是唐时的府兵制,把本由官府承担的养兵负担转驾到百姓身上,配合裁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欧阳珣(赵岳)的根本目的是,以此方法一批批训练青壮百姓,无形中培养民间的整体军事素质,提升反抗异族的能力。别到时候清晰知道了给异族侵略者乖乖当顺民、各种奸照样没活路没人日子过,后悔了,或不肯“喜迎王师”,想自卫反抗却不会厮杀没能力反抗,只能被异族随意屠杀或轻易扑灭反抗,只能下跪等死等着认命当生不如死的亡国奴。

    此外,欧阳或者说是赵岳的改制、整军等一系列措施,也是利用的国人一向一盘散沙不团结的传统弱点。是用一个利益群体对付另一个利益群体。用一种恶克制另一种恶。让诸恶为维护和争夺自身利益而必然的相互对立牵制,达到平衡,避免地方势力从官到民从文到武逐步勾结一起让全国逐步糜烂失控,最终会危及甚至能毁掉赵岳的后续战略计划。

    ......................

    江南能顺利。离京近的江淮之间更容易了。

    和江南不同的是,朝廷不要的战马,主要集中到了围剿王庆的那些州府,并且同样裁撤了作战不堪的武官和兵,全弄去河北西路边关,同时大力补充从江淮别处搞来的还堪用的武官和兵,加强围剿和震慑王庆,目的是尽量减轻辽军入侵时,王庆部趁机在淮西加剧作乱,配合辽军推翻宋王朝,从中谋政治大利的危害,也能尽量减轻那时朝廷的作战压力。

    还做了一件事是,把王庆的伪楚国能攻击到的周围地区的非军控青壮骡马全部收走,防止被伪楚抢去利用。

    必要时,青壮骡马也是能顶一顶战马用的,能利用来克制增强的官兵骑兵,用于冲击步兵更有利。历史上,江淮缺马,造反叛乱者的骑兵就是利用当地的寻常骡马当的战马,照样有杀伤力,而且运动能力大增......镇压也是大7麻烦。

    还有,收走骡马也能限制限制伪楚的耕种能力。

    宋国没有牛。若再没有骡马耕地播种,只能靠人力,伪楚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无疑就大打折扣。自己生产不足,又被封锁,不方便从外面获取粮食补充,又不得不养那么多兵对抗朝廷,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属于削弱经济基础的战争手段。

    当然,这种措施以及封锁实际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并不能困死耗死拖垮伪楚经济,因为有走私。

    伪楚周围官府官员一边负责剿灭王庆,正义凛然......一边却让亲朋党羽大力向伪楚走私马匹、粮食、食盐、布匹甚至武器,直接疯狂获取暴利,至少是默许纵容......老实安分的官也是在收取别处走私经过辖区的过道费,轻松悄然发大财,对资助反贼的大罪行为闭一只眼,并且强力保护走私商......就算朝廷知道他在渎职资敌发国难财,也很难抓到他把柄.....保护外来的商人,维护本地商业环境,推动经济繁荣,向商人收取过路税费,这很正常啊,这难道也有什么不对的吗.......

    儒教国度的官员就是这么聪明,犯罪、卖国,就是这么有欺骗性,只蒙骗得小民一年年流血流汗老实为国奉献.......

    所以,遭受叛逃潮最沉重打击后虚弱的王庆和田虎部就是能挺过人口极度短缺与经济崩溃共同形成的自动瓦解期,在随后朝廷的围剿中不但不灭,反而有越剿势力越强的趋势,越发能到处抢,越发能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