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4三帅齐心(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沧北事变不可能辽国一直不知道。

    辽国一旦得知最恨也最畏惧的赵廉居然死了,这么凄惨窝囊得死在自己部下手里,那一准会高兴到疯了,一准会大兴兵马打来........宋朝廷指定会苟且投降或直接灭国。

    宿太尉却不想自己在边关被杀或投降,要跑回京城随着朝廷行动。

    朝廷投降了,或是国灭,宋官员自然集体投降了辽国,他作为其中一员是跟着投降的,这样就不会突出刺眼,不会成现实与史上重点骂的那种汉奸卖国贼什么的。

    如此,在现实,他可以为自己的无骨无耻士大夫投降行为有理由做辩解。而史评价,弄不好不但不会被定为汉奸卖国贼,还会被后世人理解同情。他的投降行为可以被后人翻案解释为拘于当时现实的万般无奈.....隐恶扬善可是中国文化与道德的传统。历史上再坏的人再罪恶的官,后人做评价时也总会千方百计从其乌烂中找到点亮点予以赞扬肯定。此为士子读人信守的君子之德。就连孔圣都专门有这方面的言论。

    而记录历史的总是读人,就可以为前人隐其恶而扬其善,甚至篡改历史,完全颠倒事实都不算什么难事。而那些真正的好官、民族英雄,却会妨碍大家当官捞钱痛快的当爷享乐.......再对国家民族有功,再正直无私,也会被记录历史的人巧妙的不动声色的暴、夸大甚至干脆造谣其污点,消弱其光辉,甚至有否定其正面形象......这就是儒教文明与社会的好处........世界总是士大夫说了算的。士大夫总是要耍权捞钱贪酒色风花雪月尽情享受国家利益的,总要为士大夫群体的光辉形象着想,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会注意极力维护,极力把其描绘成更完美高尚,让世人相信士大夫高洁就该掌国。

    宿太尉读过太多,很有学问,早把历史和中国的事看透了,和其他明白的官僚一样在国破民族危亡时就敢擅自弃职守逃跑,就敢顺所谓的天道大势,顺所谓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恭敬虔诚的跪拜异族脚下,争取能在异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再当官继续富贵荣华,并针对太了解的本族弱点,帮助异族更有力有效更长期稳定地统治奴役好华夏,当上更大的官,获得更高的尊荣体面威风。

    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丑事,教会了宿太尉太多这方面的见识和经验,遇上王朝末就有适时应变的能力。

    宿元景娴熟玩着官场虚情假义告别场面的作秀事后,在刘韐李纲等四人的黯然冷视下,坦荡的消失在南下的风雪中。

    知道宿元景是如何轻贱冷酷对待赵廉一家的遗体事的张叔夜,盯着宿太尉的去向,冷笑一声:“大家齐心戮力守边为国尽忠,宁死不退不负圣恩?”

    他指指宿元景的去向,“你看他是不是在仓皇逃窜,急急如丧家之犬,急于逃离这凶险的边关,躲到安全的河间?”

    刘韐、宗泽,还有李纲都闻声扭脸看着张叔夜。

    张叔夜敢说敢干,根本不在意这三位心里是不是赞同他的指责嘲讽,又说:“他是要我们几个誓死守边不退,他可以在后方安全消遥却有大功,要我们死在边关,他却可以得空逃回内地等着随朝廷那帮人一起投降辽国新主子吧?”

    说着,他恨恨地握住腰间佩剑,低声咆哮道:“国事就是被这帮伪君子伪才德忠臣能臣齐心协力不负责任的祸国十几年给搞砸了。大宋王朝被他们折腾得眼看要亡了,他们却没事人一样照样居高位说空话坦然享受荣华和权势。可恨!”

    张叔夜如此愤恨如此激动,主要是他虽然只短短来了几个月,却已经看清了宿太尉这帮人在河间到底在干了什么。他镇守霸州受到了河间府这边以及霸州这边那些人的太多牵制干涉,已经遭受了太多刁难和麻烦。偏偏边上就有个朝廷、君王暗视为逆贼奸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