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2节真相与恐怖死劫,上(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船迅猛奔向大海方向,速度快得惊人,奔马是及不上的,怕只有高速上的轿车能这么快。

    至此,赵岳没什么事可干的了,陪着老通判站在船尾观赏飞逝的风景。

    船越快,他越是心喜,可是心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安宁下来,仍在激烈得呯呯跳,而且越跳越激烈。热血上涌

    他有种莫名的惊悚感觉:危险并没随着他上船并飞速离去而消失,反而仍在临近,大难临头,但也不明原因,更无招可施,剩下的只能是听天由命。

    谁若是这时嚷嚷什么人定胜天只怕只是笑话只有疯子才会那么自信。

    老通判没那感应,自是不知凶险仍在。

    他扶着船尾,在温暖的阳光和细小微弱的小雨中遥望着飞速远去的沧州城,神色又激动起来,拍着船帮感慨不已。

    这片大地是汉人的祖地,是华夏民族的根。

    他在这片土地上艰险奋斗了几十年,付出过无数心血和汗水,也冒过无数艰难险恶,而他只是个区区文人,没什么武功。他的曾寄予了无限希望和热血激情壮志的青春默默无闻奉献在这片土地上,也湮灭在这,他的忠君报国为民护民血泪、坚持的儒家气节,以及期间承受的无数委屈和怨恨也黯然抛洒在这片土地上,埋葬在这里他经历了那么久边关县令旅程,本应该早已死在一次次莫测的、意外的、甚至不可想像的各种险恶中,可他偏偏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得那么眼睁睁地反复看着一批又一批一地又一地的治下兵、民、衙役为完成他这个官场倒霉蛋不得不接受的增援边塞任务死在外敌之手,死在押运物资的途中。

    有太多他熟悉的甚至是他最信任最亲近最喜爱的部下或百姓就那么失去了生命,奋勇为国牺牲换不来边关将门和士大夫的感动,更换不来朝廷的一丝丝感动。上上下下都只关心战功、政绩、战果,关心的是”兄弟友帮“西夏王朝、辽国是不是对宋国惊诧了、能不能继续买到和平不关心包括寻常小吏衙役小兵在内的普通人的热血奉献牺牲。死得毫无意义。

    这几年过得有希望,顺心安稳,但老通判常常午夜梦回,梦见那一张张笑脸又出现了然后化为怒吼奋战,寂灭消散。

    没有人能理解他是如何难受。

    没有人能理解他对曾经的部下治下那么多淳朴善良的人毫无意义地为宋王朝牺牲了是多么心痛。

    如今,他终于能离开这片他极度痛恨却又极度留恋的土地,而那些在他带领下或直接为他奋勇死去的人却永远只能含冤沉寂在这片土地,就是死了,灵魂也离不开这片土地,离不开他们付出了生命却什么也没得到的罪恶王朝老通判忍不住怆然泣下,喃喃道:”乡亲们,老兄弟们,你们放心,我会努力活下去,总有一天,我能回到故土祭奠你们的亡灵,正大光明地宣扬你们平凡中见英雄的事迹,为你们正名,为你们赢得本该拥有的荣誉和历史待遇。你们的孩儿亲人,我会全力找到照顾好。已找到不少了。老夫死了,还有儿子接着照顾,儿子不在了,还有孙儿你们放心,我一定能做到“

    赵岳听着,心中不禁也一阵阵难受。

    他怕老通判难过出个好歹来,忙是安慰道:”那一天不用太久。很快的。“

    ”是的,很快,会很快的。我知道,我相信。我在天天盼着这一天。“老通判哽咽着,语无伦次喃喃着。

    赵岳刚垂目轻叹了口气,却又猛然双目大睁。

    他猛然心跳如鼓,已不是此前的呯呯的,而是轰轰的,感觉心似乎要急着跳出来

    然后就看到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在老通判的视野里已经是一根模糊黑线的巍峨沧州城,在赵岳眼里则清晰得猛然象个得了疟疾打哆嗦的巨人般猛烈颤抖了几下就突然倒下了

    重新修建的,以石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