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5节自食恶果之群丑(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如,一个价值一万贯的店铺,硬是卖成十万贯,还声明这只是抵押,日后有钱了必定赎回来。

    商人斗不过官员,只能咬牙吐血买下,也明白这些店铺仍然是人家的,很识趣的连地契都没要,更没有过户改名字。

    到了这时候,奸商们才无比怀念文成侯执政时期。

    那时候,他们在严格管制下,不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敢随意践踏穷人欺凌百姓,家人不能骄横跋扈横行街头,不能但同样有大钱赚,活得不得猖狂却踏实。

    郑居中等来了后,他们看出新知府的虚伪贪婪本质,欣喜若狂地赶紧投靠上来,在府城新政治形势下,终于能肆意猖狂活着了,也确实巧取豪夺占了不少便宜,但府城人口锐减,治安混乱,商业萧条,一算总账,钱反而比以前赚得少了很多,还要承受贪官污吏变着花的刁难盘剥和满城居民黑/帮歹徒的威胁敲诈,常常提心吊胆的,真是悔不当初。

    他们以及郑居中等人都没明白一个道理。

    因为沧赵的出现和影响,沧州人是最具有流动意识的大宋人,府城环境不好,正经老府城人就会很快离开。

    自从蔡京搞了个裁厢军移难民实沿海空地的政策,各地贪官和治下地主富商勾结,借这股春风以各种手段夺取百姓的田地商铺等产业,形成更多政策性难民,如此对蔡京的政策推波助澜,把大宋有效控制人口流动和查证路人身份的路引手段迅速破坏到几乎失效。这给沧州府城的人轻松迁离提供了更大便利。

    郑居中等官员c奸商c地痞恶徒以及外来冒险发横财的新居民,想从富裕的本地老实人身上喝血的盘算就落空了。

    不过,此时,郑居中等人可没空反思这些。

    绑匪约定的交纳赎金时间又到眼前了,若是耽误了,让绑匪误解以为是不肯花钱赎人,只怕就不是送耳朵这点威胁手段。

    郑居中等军政官员都感觉到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会砍下来,准备按时交纳赎金以求脱罪,可钱仍然不足,也不能再刮商人了,再强搞,必定逼起民变,府城就乱了瘫痪了,绑架案的祸事未解,又添了新麻烦。

    黑永康坑人坑到底,建议先挪用军饷垫上。

    郑居中一想反正储备粮都违法挪用了,急眼间也不差军饷这一块,就同意了。

    如此总算钱够了。

    可要用船去海上交易也成了难题。

    沧州官府没海船。

    有走运河的漕运大船,却是平底的,吃不得风浪,去不了大海深处。

    海船也得是较大的。

    这么多银子用小船运太麻烦,也太危险,翻船掉海里,即使人没事,沉了银子也要了命了。

    想用渔民的大海船,麻烦来了。

    沧州有抵抗辽寇的陆地乡勇,也有抵御海盗的组织,名为渔业协会。

    渔民不管是在河里打鱼的,还是在海上作业的,有一位算一位,都是协会成员。协会会长却自然是最能令人心服的沧赵的人。较大的渔船也都停在沧赵的清池码头。

    郑居中的人硬头皮去找渔民借船,果然碰了一鼻子灰。

    想凭官方权力耍横强征几艘民船,在场的渔民却忽啦一下子全抄家伙过来气势汹汹准备动手反抗暴政。

    上次强占清池码头的溃兵在逃回来时祸害沿途百姓,结果遭遇百姓凶猛反抗屠杀。

    郑居中怕为船激起民变再落把柄给赵公廉,这时候也没心思和沧赵较劲,只能先低头想法求得沧赵支持一把。

    但,和沧赵有渊源的石符练没脸去求沧赵借船。

    绑架案没涉及他。这事与他没有利害关系,根本不关心,也不肯拉下脸低三下四去看沧赵家的脸色。

    无奈,郑居中只得厚脸请老通判出面请沧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