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节武松(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该是如此昂扬桀骜,不同世俗常人。

    再者,柴进也不是小说中那个柴进了,思想、见识、个性受赵岳影响太深,改变很大,更有容人之量,为人处世更大度灵活恢宏,就算仍对武松的风格不喜也不会计较。

    武松又不会在他手下做事,必入沧赵集团得到重用,这事单纯就是一份善缘,自然也没什么可计较的。

    得好好结下这缘份,日后在帝国也多个强力朋友。

    尽管柴进不需要再结交和借助什么势力,他可是赵公廉最铁的的铁子同学,是海盗帝国国王和王后喜爱并非同寻常信任的干儿子,也是神人赵小二分外尊重的义哥哥,当年,赵庄起步还欠着柴进的一份大人情,而沧赵家的人最重这种情义最讲信誉,一直记着这情分......这么牛逼的关系和靠山,完全是帝国独一份的。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对头强百倍....

    另一方面是,武松也不是小说中那个低贱无识的单纯原始草莽英雄了,为人处世也有了象样的礼节分寸。

    这一世,他幸运了许多倍,命运轨迹改变得太大。

    不止少年时能混在东京城赫赫有名的周侗的武馆当勤杂小工赚钱糊口并偷学武艺,而且周侗还无视他偷学,实际是默许了,随武松随便跟着学,成了不是武馆弟子的小弟子,还不用花一分学费,并且,周侗喜爱他的习武超人天资,还亲自教了他拳脚功夫,那手厉害的鸳鸯连环腿功夫只是其一。武松得以少小就打下了坚实的武功根基,还识字得学一些文化。

    他得到的好处还远不上这些。

    原本,周侗见他虽是习武天才却性子刚强傲气鲁莽,感觉这就是个闯祸分子,在大宋如今的荒驰鄙武环境下,武松长大了再能耐,这性子也决不可能从军有前途,只会沦落混社会,怕早晚会犯事成了强盗什么的大祸害,所以就不想再收留武松在武馆做事习武了,更不愿再教武松功夫,原本想好好叮嘱武松一番即便沦落到走投无路落草为寇的那一天也万万不可泯灭人性肆意作恶,然后把武松赶走,爱上哪上哪,爱干什么干什么去,从此与他无关了,但是,恰在这时候,他再受了一次沉重打击......

    周侗一身惊人艺业,是宋代三大武术家之一,而且是最强的那一个,内心里是极想当官从军建功立业的,可惜却只被朝廷当成个好教头用,皇帝都知道他,给的名头不小——御用总拳师,却根本没人真重视他,他名声再大,武艺再高,也只是混在京城的武夫贱夫路人甲乙.....而已。哪有他这种无根无靠又不肯拍马溜须的鄙夫能当上将军报国扬志的份。

    那时,赵公廉还在京城,正是春风得意最牛逼的皇帝贴身大秘,人称小相,却是唯一给了周侗真正的尊重礼遇的权贵,但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秘就是秘,到底不是真相爷,无法左右朝廷的环境和用人风气,给不了周侗想要的安排,况且也不想给......周侗很自负,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当大将带兵打仗的料,上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让周侗在武学上天资纵横,同时却也关上了统军打仗的能力.....宋朝廷统治者也不是真都全瞎了眼无视人才荒废人才,那时还是有忠心为国的大臣的;另一方面,赵公廉心里想的是,周侗这样的才得大用,那也得是为我沧赵帝国重用,也只有我家才能给他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

    但周侗名声太响,太招眼,是当时还很弱小的沧赵集团无法弄走的,只能那么顺其自然。

    后来,赵公廉当了京畿县令,为政阻力重重,太年轻而缺乏治理地方经验,任务艰巨,万众瞩目,朝中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就盼着他出错呢,如履薄冰,万不能出一点差池,否则就会陷入困境,成了众矢之的......一旦毁了官场前程,就意味着坏了他和弟弟早策划好的革命发展大计,也顾不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