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6节反应(第3/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只正规军要震慑国内,更要负责对外征伐,接下来几年任务艰巨,有众多苦战在等着,顾不上国内的小灾小难。

    国内呢,岛屿众多,原始森林广布,未扫荡清理的大量岛屿上生存的野蛮愚昧土著或原始森林中漏网的土著就是海盗强盗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各地的民众生产与生活。

    身为远来的外族人夺了土著的生存空间,岂有夺了占领了从此就能安心享受的。

    你抢了人家的,就得时刻准备抵抗人家来报复。

    这个浅显的道理是普适世界及任何时代的。

    清理野蛮土著,对抗土著侵略与祸害,这是个长期的需要耐心与时间的活,只能靠国民警卫队在日常中一点点做好。

    从大宋逃来的军队,既是拿过刀枪有最基本军事素养的,到了帝国当了公民天然就是国民警卫队成员甚至是骨干。

    这个没说。

    平时习武强健身体和意志,闲时参加集体军事训练,有事就操刀上阵。学校也配备武术课,成为体育一部分。

    这样一代代坚持下去,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与精神意志就必然慢慢改变。

    这是赵岳一力坚持的国策。

    他可不想再看到他来的那个世界那样,中国明明是武术文明之源大国,弄来弄去却精华灭绝,习武传统消失,国人被嘲笑为病夫、好欺负的弱鸡仔,反而是棒子国倭国什么拳道刀流武术武士精神成了荣耀,被中国人崇拜学习的可悲潮流。

    一个民族想雄立世界,精神和肉体都得强健。肉体强健更利于精神强大。

    就算在热武器时代,会武功的军队也比不会的骁勇善战。至少在体力和支撑精神消耗上就强过一般人。

    所以,赵岳高度重视公民的武术素养,要帝国汇编武功精华,并把习武传统推广和维持定为永远的基本国策之一。

    回头说沧北也有了几百僧医和学徒分置各军,各军州要紧的军医也有了。

    有了几千尼姑,四军州缝缝补补等必须有的女人活多少也总算有人干了。

    至于厨子,那更丰富了。

    军队的伙食好了。僧人厨子还多得用不了。

    厨艺高的僧人用在军队做大锅饭纯是浪费,时间长了也会毁掉手艺,就偷偷先弄到海外当烹饪学校的老师和高档饭店的厨子,强迫这些僧人把精妙厨艺和心得扬光大。和其它技术一样,可不能再随人死了,手艺就白白失传损失掉了。

    中华文明最可恨可惜的就是有绝活的人敝帚自珍,宁肯死了带进棺材里也决不传给外人更不肯广泛传授教导。

    为了鼓励传艺,帝国既设立专利保障法,也组建公司以股份大股东形势保障传艺者的切身利益。

    你就放心地传吧你。会的人越多,搞得越大,你的收入和长久获益就越大,并且还有美名布天下,真正名利双收。

    另一方面,沧北接收僧犯之顺利与安定让朝廷,包括皇帝赵佶在内是喜忧参半,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甩到沧北的大/麻烦甚至是凶险灾难就这么轻易让赵公廉解决了,再次证明了赵公廉非凡的治世能力与胆魄。

    为沧北边关迅恢复实力与安全,不用担心辽寇杀入大宋内地危及江山了,很是欣慰吐出一口憋了好久的气的同时,朝中君臣又实在想不明白了,赵公廉怎么就能如此轻松玩转此事?满怀怨恨愤怒杀气的僧人怎么就那么老实好安抚处置?

    到底是赵公廉太厉害,我们太无能?还是僧人太弱太胆小,远没有朝廷担心的那样虔诚狂热有智慧手段难对付?

    眼看着沧北井然有序稳稳当当,朝中应该欢喜大笑的,实际却是太多官员心中总有一种很不甘的情绪。

    皇帝赵佶的心情更是复杂而矛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