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土匪进城(第1/3页)  大明少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军在草原停留数日后,朱由校将军队一分为二,他自领一万人回京,而孙承宗则率领三万生力军,直接奔赴锦州前线。努尔哈赤此次没有捞到太多好处,说不定会搞些什么幺蛾子动作出来。因此辽东现在还离不得老帅坐阵。

    当孙承宗得意地说道,辽东大小军务,现在正是其得意门生袁崇焕负责,应无大碍。朱由校惊得一蹦三丈高。立刻连拉带拽地将老帅弄了一匹骏马,要不是旁人阻拦,他都差点快马一鞭,全然不顾孙承宗已是个六十一岁的老头。

    而且朱由校少有的,用命令式口吻告诉老师,绝对不可以给袁崇焕太大权力,这人心里有一头对权力无限渴望的猛兽,如果不拴紧了缰绳,以后必定出大事。圆嘟嘟的大名,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忠勇无双自不必说,坑起皇来也毫不手软

    孙承宗对于皇如此大的反应,心里有些狐疑,但一想到袁崇焕虽然年已四十,但行为做事多有狂傲之举。于是便以为皇只是提醒自己,不可过于放纵。老帅心里虽然不在意,还是有点服气,自己看人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而马五接收了原翁牛特部和巴林右部的牧民后,带着缴获的翁牛特部资财和之前收编的零散牧民,进入了乌兰哈达东北数十里的喇嘛山境内,与刚刚驻守乌兰哈达的马金泉部五千人马互为犄角之势。对于这个像山贼多过像牧民的新任务,历来豪放的马五很是喜欢。

    经过一些列的调动和布置,朱由校不漏声色的将明朝的实际防线,从张家口长城一线,向东足足前移了七百里,推进到了乌兰哈达赤峰一带。明军在西北部的压力大大减轻。原本像一个汤勺的明朝实际控制地图,成了一个带着两个耳朵的大汤锅。

    由此形成了以乌兰哈达为中心,北控西拉木伦河,将蒙古各部生生割断南连热河营承德,力保京城安危西拒蒙古察哈尔土默特两部,并借机图谋河套东敌科尔沁,可随时援助锦州的新局面。

    将草原事宜安排一一妥当,朱由校也率领一万人马出发。走到热河营时,皇在这里洗了个温泉,觉得甚为舒畅。于是下令留下九千人,在此地修建皇家科学院第二分院,并将其洗澡的村子,重新命名为承德避暑山庄。

    自此,京城承德赤峰一带被完全打通,明朝的战略腾挪空间扩大了千公里。而原本的蒙古势力,此后再也未能踏足此地。蒙古各部就此分裂成东c西两大部族,后为明朝彻底兼并。此乃后话,暂略不提。

    孙承宗从张家口经承德到乌拉哈达之时,已经把这一带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狠狠收拾了一遍。朱由校并不想问老师是怎么收拾的,反正这一路,他就没看见过活着的蒙古人。想想也是,这一带最大的蒙古部落也就几千人,小的只有几十人,如何跟两万五千大军抗衡?

    如今在承德的草原之,牛羊没看见多少,扛着锄头整理空地的汉人倒是看见了很多。不过多数属于流民,此地并没有官府进行管理,是个真正的“名号不掌于职方”之地。但朱由校一点不担心,当分院建立起来后,此地很快就会纳入大明政府手中。

    朱由校令钱贵及其统领的老兵队驻守承德,另外下令孙传文暂领承德县令一职,率九千士卒,开始进行前期建设工作。科学院随后会派出能工巧匠到来,协助进行建设。

    把事情安排完毕后,朱由校让医疗营和辎重营先行回京,自己带领剩余的一千人,向京城出发。

    向京城走了两天后,朱由校马头一转,带领部队没入草原之中,消失不见了

    时间转眼进入八月下旬,山西依然热难捱。这天正午时分,大同城外的山路,一支运盐队伍正在艰难跋涉。挑夫肩压着重重的盐包,小心地踩着山间碎石,缓缓向山顶移动。翻过这座山丘后,就将进入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随着周边草丛发出一阵悉悉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