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步(第1/2页)  末代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六章让步陈子龙倒是很爽快的接受了周显的建议。

    彰德知府的地位远不如济南知府,但因为身处前线,具有更高的自主权。最重要的是,彰德知府可以独揽军政之权,这才是陈子龙真正想要的。

    当日,孙可望夺取扬州。陈子龙散尽家财和夏允彝等人渡江北上,占据海门,抵御孙可望大军达数月之久。

    他和张家玉很像,看出这乱世中兵权的重要性。况且,他的确有领兵的意愿。而周显许诺他可以督领彰德、大名二府所有兵卒,完全符合他内心的期待。

    但这样一来,济南知府便空了出来。

    周显想来想去,最后把这个职位给了衍圣公孔胤植的长女婿宋祖乙。他进士出身,官至刑部主事,在京师陷落之后一直赋闲在家。

    之前周显重惩孔姓子孙,打击儒家威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孔家在山东,乃至整个天下的声望太高。

    他早已不是一个家族,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代表。

    周显讨厌腐儒、酸儒,但并不完全排斥儒家。特别是孔子,对这个万世师表,他心中更满是尊敬。

    只是后世的人把书给读歪了。

    他们只记得孔子的“以德报怨”,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何以报德”。他们只教人们“君为臣纲,国为民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却从来不说后半句,“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不正,妻可改嫁”。

    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本意是双向的,但后来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宣传成了单方面,无条件的顺从。

    周显所做的只是让儒家重新回到正轨上,而不是完成根除儒家思想。之前斩杀了十数个,收监上百个作恶多端的孔家人,对孔家的敲打已经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衍圣公孔胤植不但没有选择南下,反而主动拿出一部分田产献给周显来资助灾民。

    周显鄙视其为人,但不得不说,这位衍圣公还真是个见机行事的人才。刘泽清来了顺从刘泽清,闯军来了投闯军,清军来了投清军,毫无气节,可用无耻来形容。但这样的人在乱世又何止他一个,只不过他是衍圣公,太过出名而已。

    乱世之中,一般分来,有三种人。

    一种是英雄,如张煌言、陈子龙、夏允彝、阎应元等人。面对乱势,他们逆势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扶大厦于将倾,挽既倒于狂澜,最终未必能够成功,但足以为万世之丰碑,受天下人永久敬仰。

    一种是奸贼,如李永芳、孙之獬、刘泽清、刘良佐这些人。他们心中毫无家国概念,认同有奶便是娘。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不仅不做抵抗,还主动前投。最终沦为敌之爪牙,对同袍做尽恶事,定当永久被钉在耻辱柱上。

    还有一种就是普通人,也是大部分人。他们不如第一种人那样伟大,也不能做到像第二种人那么无耻。他们随波逐流,在乱世中不求其他,只求保全性命。他们就如一根稻草,随风而飘,从来不能左右自己的未来和方向。

    作为衍圣公,孔胤植一辈子荣耀至极,但其在历史中的所作所为却比第三种人还不堪。

    周显感觉其太过丢人,当时就想着把他拉下衍圣公的位置,由其子继任。但这样的后续影响太大,而孔胤植又表现的无比顺从,倒是让周显不好意思向他下手了。毕竟他心中本就不想完全摒弃儒家。

    于是就借坡下驴,派人携带礼物去曲阜拜访孔胤植,并带去了自己的一封信。向他言说,希望能从孔家中挑选一些可用之人为自己效力。

    孔胤植对此当然求之不得。

    不得不说,孔家的家风还是不错的,至少人人都识字。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无处理政事的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