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论“道”(第2/3页)  帝王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法司的少使,但若是听赵惇的,那就是成了朝廷的走狗为江湖所抛弃。

    “本王知道你不愿听我的命令,我也不让你做什么大事,只是要你捎一封重要的信件而已。”赵惇微微一笑,显得温文尔雅。

    这名少羽心中一轻,点了点头接过了信。

    “务必保证信件的安全!否则,你知道暗阁的处罚。”赵惇利用了一下崔旺的权威,三法司掌暗阁邢狱,其中的痛苦这名少羽更加明白。

    “是!”少羽瞳孔一缩,而后转身离去。

    坐在书房的大椅上,赵惇缓缓在纸上写了一个杀气凌然的字——“乱”,而后起身拿起架子上的宝剑,呛啷一声拔剑出鞘,剑刃轻易削掉了一边的桌角。

    “四弟,恐怕你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吧!要知道你三哥终究是你三哥,不要妄想斗过我了。等我利用崔旺掌控暗阁后,一定会好好感谢你的。到时候,王淮会给你找点事,我再向父皇告发你和皇叔谋反之事。你就安心的去吧!成全哥哥我,有什么不好?大哥已经被我送走了,你还不知道吧?哈哈哈!”房间里的笑声格外渗人。

    另一边,赵恪等人进入清泉观。

    清泉山上景色秀美,观内香火鼎盛,人流甚多。

    走进大门刚开始是一片池塘,里面有不少的鱼,水源清澈,鱼儿也很是欢脱,让人清爽了不少。而后是三清殿,供奉着道教三清道尊的雕像,高大而威严,不过不同于寺院的是多了一个祈福。

    祈福是一个活动,一种道观里的道人专门为那些达官贵人准备的活动。祈福者在黄纸上写上祝愿,或托一旁的道人代笔,而后在放在三清面前供奉一段时间。

    后来,这些黄纸就转变为护身符,供人佩戴保护平安。宋代皇帝推崇道教,所以道观广布,各种护身符都很受人欢迎,到道观祈福也因此成为了必要的日常活动之一。

    “真是愚昧!求神拜佛不如自救。”赵恪看着拜倒在三清像下的众人,摇了摇头道。

    这时候,一位脾气火爆的大妈跳了出来,显然对他的话很是生气。

    “你这小子是哪家的?怎么敢在这清泉观撒野?岂不知这是清净之地,触犯了神灵你可是要遭罪的!”这位大妈一定是在府内强势惯了,说起话来气势凌人。

    她旁边的蒲团上跪着一位漂亮女子,此时正扯着她的衣角,似乎想劝阻。但无奈大妈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让人无法劝解。

    “呵呵,你们这些人知道什么是‘道’?”赵恪冷笑一声。

    “道,便是玄妙的道理,是世界存在的根源。明悟道,便能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成就真人。”那大妈身边的女子,看到他一副不屑的样子有些不忿,所以将她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说实话,这女子说的没错。不过,“道”本来就是道家唯心理论的源头,这是哲学的讨论,如果他拿出现代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一定会将这些人惊到目瞪口呆。

    想到这儿赵恪会心一笑,而后瞥了眼正瞪着眼在盯着他的女子:“听好了。老子有言,祸福相依,这是辩证法的思想。然而,辩证法只有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才对。”

    “万物何以为生?不为道生,道乃虚无缥缈之物也。为气生乎?非也。气无定形,却有定质,不能生人。所以,天地万物,皆是由物而生,死而化为物。出生由阴阳交合,存活由饮食保障,死后又重归尘土。这难道不是天地至理吗?”

    赵恪的一番话如同洪吕大钟在众人心头掀起巨大的波澜。而辩论女子更是惊讶到无以复加,她捂着微张的嘴,脸色羞红。

    “他是什么人?为何如此聪明?这样的道理他是如何想得的?”越红棉心中有太多的疑问,但没人能给她解答,赵恪一步步向她走过来,而她的脸更加羞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