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三司会审(第1/2页)  帝王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天,刑部c都察院和大理寺在临安刑部大堂内展开三司会审,消息一传开整个临安城都轰动了,来看热闹的人将刑部大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刑部不得不从临安知府那里抽派差役用来维护治安,将拥挤的人群隔开,刑部尚书史一维亲自前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这可都是他惹不起的人物。

    六部在唐代可以说是权力不小的部门,六部长官乃是朝廷大员,但这种情况随着宋朝的建立却是来了个大转弯。六部成了中书省的附属,政事堂高高在上,六部尚书成了有名无实的闲职。若不是此次赵恪提出了三司会审,那刑部还会是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因此,史一维分外感激赵恪。迎接官员之时,特意与他亲近,两人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司会审相谈甚欢,史一维惊讶于赵恪在查案方面的独到见地,而赵恪也同样欣赏史一维的大正无私。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桓仁被晾在一边,心中暗生怨恨。

    虽然他的官品不高,但依然监察百官,职小权重,一直以来被人笼络惯了,这时候被忽视却让他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心中十分不快。

    宋承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御史中丞总管监察之事,下设三院分别为台院c殿院c察院,而这里的都察院就是说的察院,并非后世明清时期的都察院。两者相较,明代开始的都察院制度权力更大一些。察院的官员便是监察御史,管百官的监察工作,但是一般大的官员都不会让监察御史这样的小官去查,御史之权大多在于上书弹劾。

    而今,赵恪提出三司会审,虽然名义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实际却受到秦党的层层阻碍。原本,审理这样的大案,三司之中都应该派出长官来才对,而现在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却是秦党的文道奇,他自然不会太配合,所以仅仅派来一名监察御史桓仁。

    这实在也怪不得史一维和赵恪不理睬桓仁,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啊!一个是刑部尚书,一个是大理寺卿,两个都是朱衣,而他只是一个绿衣,站在一起太明显了!

    宋代官服制度,三品以上为紫衣,五品之上为朱衣,七品之上为绿衣,九品以上是青衣。虽然同朝为官同殿为臣,但差异实在太大,在一块儿也说不到一块去。所以,史一维没有理会桓仁,这也是为了省却两人的尴尬。

    谁想到却是遭人恨了,赵恪更是受了不白之冤。

    刑部衙门并你不算大,但好歹还是宽敞够用的,前厅大堂正好用来审案,此时已经收拾地干干净净,上首只摆了两个座位,这两个是为赵恪和史一维准备的,旁边的自然就是监察御史的座位。

    桓仁进来看到这样的差异,实在气得不轻。

    跑到史一维和赵恪面前,当即怒道:“为何我的座位在如此之下?史大人这是瞧不起我们御史台吗?”

    “怎么会呢,我这么安排自然有我的道理。赵大人乃是皇子,身份高贵所以才能居于上座,而本官更是刑部主官乃是东道主,为何不能居于上首?反倒是御史台,如此大案派你这么一个小小监察御史来岂不是误事儿吗?”史一维皱了皱眉,淡淡道。

    简简单单几句话,有理有据,暗藏机锋,顿时让桓仁无话可说。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服气了,他心里反倒更加恨史一维和赵恪了。

    “当着众人的面竟然一点脸面都不给我,别让我找到机会,一旦有机会我就弹劾你让你回家种地。”桓仁心胸狭隘,已经开始想着要如何报复。

    等随从官吏升堂后,史一维赵恪等人纷纷正襟危坐,史一维大喊一声:“带权江上堂。”

    官吏应声向外喊:“带权江上堂!”

    声音传到外面,又有差役将消息报至牢房,牢房将人带到大堂之外,最后由差役带进来。

    此时的权江已是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