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初涉朝堂(第1/2页)  帝王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堂之上被这一封诏书惊起了莫大的波澜。

    皇帝的四个儿子全都封王,但是待遇完全不同。赵愭封为邓王这是理所当然,毕竟是皇嫡长子,不出意外以后会继承大统的。二子封庆王,也可以说的过去。但这三子,四子都是十几岁的年纪竟然就封王,这让朝臣一时无法接受。

    当即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了:“陛下。三皇子四皇子不能封王,年纪如此之轻,如何能当得起王爵?”

    赵昚早就想好了对策:“四皇子恪前阵子亲上前线,身先士卒于采石矶斩杀金军先锋,逼退几十万敌军,这难道不能封王吗?”

    那位大臣被问住了,憋红了脸也没想出怎么反驳。

    赵恪这时候看到了他的三哥赵惇站了出来:“陛下,臣有奏。”

    皇帝看到他最疼爱的三子站了出来,也是有些好奇:“你有何事奏上?”

    赵惇缓步上前,举了举手中的笏板:“宋大人所言甚为不妥。少年素有能者,岂不闻甘罗十能为相,霍去病年未及冠则统兵抗击匈奴。怎么能以年龄大小来评定呢?”

    这一番话真是极有水平,连赵恪也不禁为之点赞,忍不住多看了赵惇几眼。

    他对这位三哥的印象仅仅止于后世史书上的评论,虽然他也觉得史书上可能会有些出入,却没想到出入如此大。他这个三哥不仅不是个庸才,还是个心机城府极深的家伙。

    早从他离开京口选择回京开始,一路成为左监门卫将军,现在又即将被封为步军都统领,为三衙主官掌京城三分之一的禁军,到如今朝上竟能公然驳斥宋逸亭宋大人,可以看出他已经完成了蜕变。

    赵恪不知道他不在京城的半年发生了什么,但从赵昚对赵惇的器重上就可以看出,他这个三哥并非是个简单角色。

    但当务之急并非是与三哥的夺嫡之争,毕竟大哥赵愭还在世,这时候谁也不敢轻易挑起风波,太上皇权柄在握,赵昚正当壮年,所以就是赵惇也不得不收起心中的打算,用心做事,以期博取更大的权力。

    大臣宋逸亭官居三司使,又称“计相”,掌一国之财政,位高权重,位列政事堂。平素与前宰秦桧交好,可以说是秦党的死忠。如今秦桧病倒之后,不复为相,秦党失势,但只因有此人在,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赵恪要想诛灭秦党的首要就在他身上。

    所以,这一次他不得不出言相抗。一来,宋逸亭反对封王就相当于断他的仕途;二来,宋逸亭是秦党之人,如果让其得逞,势必助长秦党之势。

    仅此两点,足够让他出面一次了。

    紧了紧腰间玉剑,头上的“幞头”极为端正,让人挑不出毛病。

    “臣有奏。”

    “哦?快快说来。”

    “臣赞同三哥之言。宋大人所言确有偏颇,虽然是为了社稷稳定的老成之言,但却过于迂腐。然如今太上皇天日昭昭在上,又兼之有陛下圣明在后,我朝自然蒸蒸日上,何有可忧之处?”赵恪这一番话说得极为体面,既顾全了宋逸亭的颜面,指出了皇帝的圣明和天下的太平,实在让人无法反驳,满朝文武附和之声甚多。

    这时候宋逸亭的脸色难看下来,但满朝文武站在赵恪那边他又能说什么呢?

    “唉!信王所言有理,微臣无异议。是老臣迂腐了。”宋逸亭叹了口气,终于同意封王。

    听到他同意,中书令钟蕴也点头了。

    中书令地位极高,虽然宋朝设了同平章事之职,分去了相权,但地位却是还在的,一般必须要资历极老才行。

    钟蕴仗着祖上是太上皇身边的老臣,也是翰林大儒,桃李满天下这样的荫蔽,这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但他向来是不干实事的,随风倒是出了名的。

    这一次封王拜相之事,难缠的“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