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新年(第2/4页)  遇见你是我的荣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但能扫扫地,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然后吃饭。这个就是初五早上为什么会放炮的原因,你知道了吗?”

    “嗯”

    一边吃的听的希尔细细解释。不知不觉希尔扯到了饺子。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喜欢吃饺子。

    我一脸不愿意听他讲的意思,幽怨的眼神看着他。

    “怎么了?我没惹你吧”

    “惹了”毫不客气的说了一句这话,知道他也不会把我怎样。

    “可是,那好,你要是能说出饺子的历史和为什么你们人类在除夕夜要吃家饺子,这两个问题你若能回答上来我就不说了,怎么样。”

    可恶的希尔明明知道我不会还故意说这个,这摆明不是要我难堪吗。

    他看了我一眼,知道我说不出来,在继续作弄我。

    好,我告你,你给我认真听好了。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c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c葱花c虾皮c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今天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c明c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c”水点心“c”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c糖c花生c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c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c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他的历史。

    至于为什么会在除夕夜吃饺子,我想,我没必要告诉你吧。”

    可恶的希尔,这不是在吊我胃口吗。

    “不依不依,你不说我不吃了!

    什么人啊,总喜欢吊我胃口。”

    我向希尔撒娇,这是我第一次对一个男人撒娇,对方还是一名血族。

    好,那我告诉你。

    “汉族民间春节吃饺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