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六章 计定太原(第2/3页)  大隋秦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表示没有意见。

    杨浩接着道:“军考先在太原和马邑实施下去,长孙将军在太原,太原郡自然归你负责,王太守负责马邑郡。”

    “好。”长孙晟和王仁恭应了下来。

    只听杨浩又道:“郡兵改革先从这两郡开展下去,其余各郡等太原和马邑完了之后,再行改革。另外,对于扩充郡兵,我却有一个想法,两位帮我参谋一下。”

    长孙晟正色道:“秦王请说!”

    杨浩徐徐道:“河东之地,凡十三郡,如果仍是按照郡地扩充郡兵,却是有诸多不利,我想可否将诸郡征召的新兵,聚之于太原一地,日后对突厥、鲜卑用兵,也可号令统一?”

    长孙晟闻言惊道:“此事恐怕不行!各郡郡兵调动,除非有总管府号令”

    这时崔长芳插嘴道:“长孙将军莫非忘了,你不就是河东总管吗?”

    “呃”

    长孙晟听得一呆,无言以对。

    杨浩赞许看了崔长芳一眼,又道:“凡征召新兵,按郡地造册、登记军籍,名义上仍归属于各郡,不过平日训练,以及日后出征,却要独立成军,由总管府统筹辖制,两位觉得如何?”

    长孙晟与王仁恭互望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忧虑,最终长孙晟站了出来,苦笑道:“秦王此法,我当然知其便利之处,只是”说到这里,目光投向杨浩,吞吐不语。

    杨浩知其言外之意,笑道:“长孙将军不用担心,我会亲自报与太子殿下,此事最终如何,由陛下和太子来决定吧。”

    长孙晟闻言一喜:“如此晟便放心了!”

    敲定完这两件事后,杨浩又与两人商议了一些细节,同时让穆离取来了骁果右军施行的练兵册子,以及军规军纪范本。

    长孙晟和王仁恭大开眼界,看得赞叹不已。

    两人有不解之处,也不用杨浩解释,早在一旁干听了许久穆离却是挺身而出,替长孙、王两人讲解了起来。他几乎是伴随骁果右军,一同成长起来,对于骁果右军却比任何人都要熟悉。

    听着穆离一本正经的解释,长孙晟大为惊讶,不由多了少年郎几眼,将他记在了心里。能在这个弱冠之年有这副见识,端的不简单。

    直到暮色深沉,张灵姝派小鸾来催问晚饭,长孙晟和王仁恭始发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待起身告辞,却被杨浩留下来共进晚餐。

    两人却之不恭,只好留了下来。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杨浩府上的菜肴口感似乎与平日里他们吃的略有一同,至于哪里不同一时说不上来,但是就是觉得秦王家的饭菜更有味道一些,两人不觉大快朵颐。

    晚饭之后,杨浩向长孙晟询问起朝堂上的近况,尤其是征讨辽东的部署。

    “应该快了,至晚也会在五月初出兵。”长孙晟打了一个饱嗝,老脸微窘,干咳一声后,赶紧回道。

    杨浩闻言轻哦了一声,随口问道:“圣上还是决定要御驾亲征吗?”

    长孙晟叹道:“是的,陛下圣意坚决,任谁也无法动摇!不过在吏部尚书牛弘、刑部尚书梁毗极力劝说下,陛下好歹答应坐镇涿郡,这才让朝野反对声音小了下去。”

    杨浩抿了抿嘴,问道:“那朝中其他重臣呢?”

    长孙晟知道杨浩问的是众世家的态度,微微一顿,如实道:“朝中大臣的意见大体分成两拨,除了牛尚书等人之外,更多的大臣却是反对陛下对辽东用兵,不光如此,而且还劝谏陛恤民情,反对运河、驰道修建”

    不用长孙晟明说,杨浩便猜到他说的是太常卿高熲为首的那些人,不由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长孙晟点到为止,并没有多说。

    杨浩沉默了一会,最后吐声道:“朝堂上的事情,交给陛下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