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三章 风吹草动(第1/3页)  大隋秦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城,乃是梁郡的治所,在颍川和荥阳东面。

    梁郡是开皇元年由梁州改来的,此后几经周折,名称变了几次,辖属甚至都变过,直到大业才重新改回了梁郡。

    作为梁郡的治所,宋城也改名数次,睢阳c宋州,然后到宋城。

    大隋的宋州还没有什么名气,距离着成为宋朝的‘龙兴之地’,还有好几百年的时间。不过此时的宋州,颇有些不一样。

    几年前,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由郢州刺史,转任宋州刺史,至大业年间宋州改为梁郡,改任为梁郡太守。杨玄感为人豪略,很有些手段,而且雅敬文士,将梁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一时间,梁郡吏治清明c州郡事务无有遗漏,成为了大隋的模范郡县。尤其是杨玄感主政期间,宋城段的运河修建的最为迅速,成为通济渠较早联通洛阳的河段。杨玄感也因此几次收到杨广的奖掖。

    在杨广率领大军亲征西北的途中,宋城通往洛阳的宽阔运河中,两只不起眼的客船沿着运河北上。

    为首的那艘船上,一个体貌雄伟的中年人,抚着长髯,与另一个头花略有些花白的老者端坐在船舱中。

    若有梁郡之人见到,定会认得此雄伟的中年人,正是他们的梁郡太守杨玄感!

    “玄感,你为何要坐船回洛阳?乘马岂不是更快一些”

    花白老者疑惑问道。

    杨玄感端起茶杯,浅浅尝了一口,笑道:“叔父,我是抱恙回洛阳,哪里能骑马!这时候乘船才是最合理的。该小心的一点大意不得!”

    杨慎点点头,叹息道:“说的也是——玄感你真的打算好了吗?那件事可不容易!”

    言罢,目光沉重的望着杨玄感。

    杨玄感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来:“那当然!不过天底下万全之策是没有的,只有尽力争取。”

    杨慎颤声道:“此事非同寻常,大兄,大兄恐怕不会答应。”

    杨玄感皱眉道:“父亲身体不好,有些事情,我们不必事无巨细地全部禀报给他。叔父,朝中局势微妙,机会一闪即逝,我总要推波助澜一番才好。”

    杨慎劝道:“此非一朝一夕之功,玄感莫要失了方寸,遗人把柄!”

    “嗯,叔父放心,我自然晓得!就算是釜底抽薪,也要一根一根的取出来嘛。”

    杨玄感神色不动如山,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杨慎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对了,玄感,我知道你与豫章王有接触,不过也要注意分寸。太子虽病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储君,此时马虎不得。”

    “呵呵,杨暕那个傻子!不过是自以为是而已。”

    杨玄感眼睛眯了眯,脸上浮现出不屑来。

    “哎,我先去后船上去”杨慎闻言苦笑了一下,没有再说什么。

    说完起身从船舱出来,来到船尾。

    这时后方的客船靠了过来,两条船紧挨在一起。

    后船的船头上立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看到杨慎出来,拱手行礼。

    “玄邃见过义安侯。”

    杨慎朝着李密点了点头,眼神一亮:“蒲山公后继有人,汝当能兴盛李家。”

    蒲山郡公是李密父亲李宽的爵位。开皇年间李宽去世,李密便子承父爵,成了新的蒲山公。此时杨慎口中的‘蒲山公’显然是指李密的父亲。

    “密当尽力而为!”

    李密神色淡然,不骄不馁,言语间更是不卑不亢,看得杨慎大为惊异。

    李密比他想象的还要出色一些。

    “义安侯请!”

    李密让开了位置,让杨慎先回到后船上,才移步跳上了杨玄感的船只,一弯腰,闪进了船舱之中。

    不一会儿,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