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太平花说太平(第1/3页)  我在江湖看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平元年,三月初,冀州,清河国,北军大营。

    黄巾大军攻破广宗县城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整个冀州风云骤起,络绎不绝的斥候每天都会不定时出现在各条官道之上,将各地的最新情报送到北中郎将卢植的北军大营中。

    是日,一封加急情报交至了北军大营的议事大帐中,节制整个北方战事的儒将卢植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将官至帐议事。

    “汝等皆看看吧。”卢植银甲白袍,目光炯炯,即使须发皆白已瞧不见黑丝,也依然掩不住脸上的英武之气。眼色所至,铺天盖地的浩然正气便席卷一方,使人如沐春风。

    随军出征的颍川人氏韩馥韩文节毕恭毕敬的弯腰从这位儒家的当世大儒手中接过信件,周遭的中上级将官立刻火急火燎的围了上来,目露关切之意。

    一日前,张角领麾下九万大军已突破界桥防线,向甘陵进军。

    “为何来的如此之快?”卢植部下军司马司马敬惊道,

    卢植的北军大营此刻就在清河国甘陵一带,按照先前的部署,来自清河国c安平国与魏郡这三处的郡兵是要在邯郸c界桥以及东武城这三处地方构建阵线以抵御黄巾大军从冀州中部南下的军势的。可如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界桥防线的黄巾大军等于从这道防线正中打开了缺口,兵锋直指大营的同时又切断了邯郸与东武城两地的联系,一时间三方各自孤立无援。

    一息之间,大帐吵嚷之声并起。有人建议撤回邯郸与东武城两处的士兵,全军退守魏郡邺城,以保这座北地最大的城池。也有人建议全军北上,将张角的黄巾军堵在界桥一带,以保后方安定。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谁也说不服对方。

    “笃,笃,笃。”卢植缓缓敲了三下大桌,虽然很轻微,但却如惊雷般炸响在大营中所有的军官耳侧。于是乎,大家立马噤声唯处变不惊的卢植马首是瞻。笑话,谁敢在年仅四十五岁的大儒面前放肆?据江湖可靠消息来说,这位儒将极有可能一头银发换来了一身超凡入圣的儒家功夫。

    “文节,汝既出身颍川书院,那便来说上一说汝的见解吧。”卢植口中的颍川书院,是当今除了太学外全汉最负盛名的学院。与朝廷性质的太学或是大儒自己开办的讲学不同,这颍川书院乃是颍川大族荀氏与儒家共同创办的,可谓是天下所有诚心向儒的儒士心中的圣地。当得“天下儒士十之六七出颍川”的美称。

    出身颍川书院的韩馥当然不是无能之辈,思索了片刻就拿定了主意。“将军,吾认为黄巾虽速破界桥,但在未做任何修整的情况下如此急行军,定然身疲力竭。吾认为当以一员大将领两千骑军沿途与黄巾周旋,黄巾缺少战马,必然无法时刻防备。”

    “唔。”卢植捋顺胡须,点头道:“文节言之有理,那何人敢当此大任?”

    韩馥闻言一个激灵,连忙道:“将军,下官身躯文弱,臂不能开弓弩,还望见谅。”

    卢植闻得此言,倒也没有怪罪身材肥硕的韩馥,环视了一周大帐中人最后终是落在了帐中公认最勇武的两人军司马司马敬与别部司马秦钟身上。

    司马敬与秦钟两人对视一眼,暗叹一声遭罪,在心里狠狠地辱骂韩馥之余也只好出班自荐。

    “将军,吾认为一人可担当此大任。”韩馥看着司马敬与秦钟不断变化的神色,立刻会意道。

    卢植饶有兴致的看着胖嘟嘟的韩馥,道:“既是文节所荐,那便唤上来让吾等见识见识。”

    “喏。”韩馥转身时悄然与两人互换了一番心照不宣的眼色,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

    当张郃站在大帐中时,除了卢植以外的所有将官都觉得光芒全被他一人掩了去。一个身长八尺的络腮胡男子,年纪并不大,银甲紫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