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夜宿潼关】(第1/2页)  燕王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静静地听文原吉说着这本秦王劣行的来历,心中已是在来来回回地思索着对策。

    若是真用文原吉的主意,将这本本章递了上去,秦王只怕凶多吉少,想要做耗是肯定不能的了。只是难就难在这本章记得太多,若是有一些不实的,或是查无实据的,那秦王手下的那群龌龊官们必然会群起而攻跟自己打起擂台来,这就不体面了。若是真让他们赢个一条两条,那自己就有公报私仇、迫害手足的嫌疑。那是怎么个名誉?自己积累了数十年的仁德之名只怕就此毁于一旦也是可能的。

    况且,还有一个邓玉芝呢!自己前脚刚刚答应这个女人要维护秦王,转脸就上这么一个本章,失信是小,怕只怕这个胆大妄为地女人将与自己的苟且之事说将出来,以她是开国功臣邓愈长女的身份,也是招惹不得的。

    想到这儿,朱标已是有了主意,拿着本章沉吟了一会儿,又原封不动地递还给了文原吉,长叹一声道:“原吉的心思,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哎,只是......这份本章若是递上去,我那位二弟只怕大祸临头啊。本是同根生,我又于心何忍呢?”

    说着朱标也不知触动了那根情肠,落下两滴泪来:“哎,再说了,如今父皇年岁日高,已不似当年了。此番将秦王召回京师训斥,足见其心并不属意于他。既然秦王不能做歹,我也不必下此辣手。这份本章,你且收好。待要用时,我自然召你。你且保管好,若是让外人瞧见了,恐给你惹祸。”

    文原吉讷讷地接过本章,疑惑地看着朱标,见他已是垂目而坐,不再言语,不禁无奈地看向一旁的李景隆。李景隆也先是愕然,张了张口待要问,旋即又止住了,沉吟着想了想,已是笑道:“长史大人,殿下仁德,既然殿下如此说了,你便收起来便是。”

    “那......秦王呢?就这么放过他?”文原吉不甘心地看向朱标:“殿下,难道你忘了宋老学士么?忘了詹同、杨怀宁、叶伯巨么?这些人是谁害的?就这么放过他?哼,殿下若给他留了活路,他还不定在这西安做出什么大事来呢?秦王和晋王可是私底下在招兵买马呢......”

    文原吉原想自己说出秦晋二王招兵买马的事,太子定然会心生警觉的,不想朱标还是漫不经心的模样儿:“二弟和三弟招兵买马的事我都有耳闻的,父皇也是知道的。他们替朝廷戍边打战,这些......都是常理中的事。不必猜疑!至于秦王.......他是做不了耗的,你尽可放心便是。”

    李景隆见文原吉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显是心里不忿,却不敢说罢了,不禁淡淡笑着点明:“原吉,你莫忘了殿下此行除了查核秦王劣行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呢......”

    “迁都?”

    “正是”,李景隆点了点头:“殿下已然决定,建言迁都西安。嘿嘿嘿,你试想想,只要迁都到此,那此地的藩王——秦王殿下如何安置,如何措置,可不就全捏在朝廷手里么?迁都少说也得有个三五年的时间,说句不恭敬的话,万岁如今年迈,到时候,这些事只怕还是得落到殿下的手里边。是要将秦王看护在身边,还是将他另行分封到他处,还不是殿下一句话的事么?而且这么做,既不显山又露水,却又合情合理,任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岂不比上你那本本章要好得多?”

    原来太子已经有了这等高明的主意?!难怪他驳了自己的本章了。

    文原吉脸上一红,已是恍然大悟,不由得敬佩地看了看闭目养神、闲适淡然的朱标,暗想太子这几年历练下来,手段竟也高明到了这个地步了。依这这份手段,洪武皇帝又渐渐年迈,要保全太子之位顺利登基,只怕也不是难事了。前太子身边的老臣如宋濂和詹同等,若是泉下有知,也该含笑了。

    想着,文原吉已是收起本章入怀,不再多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