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东宫论道】(第1/2页)  燕王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桩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朱棣、徐达二人心中各有各的滋味,却都有些道不尽也说不明似的。

    眼见徐达逐渐老迈的身影离开,朱元璋不禁感叹:“魏国公昔年征战四方,战无不胜,是何等的威风?记得当年攻破大都时,为了将王宝宝剿灭,魏国公和开平王常遇春率领五千精兵奔袭千里,十几天不下战马,直驱元逆于漠北。那光景,哎,粮草不济,他们就啃树皮,没有水,他们就喝马尿。便是这样,魏国公也始终腰板挺直,从不长吁短叹。哪儿像现在,他的腰明显是弯了呀。哎,看来都老了,他们老了,朕也老了。”

    朱棣见他说得伤感,忙安慰道:“父皇何出此言呢?儿臣可是听说父皇每日卯时就起,必定要打半个时辰少林长拳方才开始处理朝务。这种精神头,就连儿臣等也都自叹不如啊。若父皇还言老,那儿臣等岂不要无地自容了?”

    朱元璋听了不禁一笑,闲适地踱了几步,坐到朱棣身边的瓷墩上捶了捶腿:“哎,原以为燕王越来越沉稳了,没想到你嘴巴也越来越伶俐了,哈哈哈。话虽如此,可朕时常觉得腰腿生疼,身子骨远远不如当年,朕是想不承认都不行啊。”

    说着朱元璋又沉吟了半响:“前些年魏国公先征新疆,再由西往东在北边扫清元兵余孽,原想着北边能就此太平下来,却不想前几日得报说元逆派大将朵儿不花驻守灰山,蠢蠢欲动,大有要进兵永平的意思。哎,朕想着要让魏国公再到北平跑一趟,可如今看他的身子骨,怕是再难受那远征之苦了的。”

    朱棣见朱元璋蹙眉沉思,显是在思索朝中还有哪些可用之将去北平战朵儿不花,心中不禁莫名感伤。朱元璋从一义士起家,东征西讨打了几十年的战终于夺了天下,本是历练出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武将,可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那些个功臣早已被皇帝诛杀殆尽,到如今一个小小的朵儿不花竟已令他如此头疼,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朱棣不禁凝眉想了想,忽然想起一个人来:“父皇,文忠表哥不正在北平么?而且他一直跟随魏国公在北边与元逆缠斗多年,熟悉元军战法。他岂不是一个现成的人选?”

    “对,哈哈哈,我怎么把我家保儿(李文忠小名)忘了?”朱元璋脸上放出光来,抚额笑道:“嗯,燕王尚武,熟悉武将,调兵遣现在将比朕都强,哈哈哈。对,就保儿了。”

    言罢朱元璋拿起御遥遥相望的东宫,却是另一番的光景。

    东宫位于乾清宫以东,故而得名东宫,是以太子为首的诸皇子日常居所。与东宫相对应的是西暖阁以北,以春和殿为主的西六宫,是皇帝及嫔妃的日常居所。东宫和西宫以皇后所居的坤宁宫为界,各占东西。

    东宫内,诸年幼一些的皇子均聚集大本堂,正由国子监助教,当今天下名士张羽宣讲经史。可在柔仪殿内,崇尚儒学的太子朱标正领着翰林学士宋濂、吏部尚书詹同(原侍读学士,讲授太子《易经》、《春秋》)、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国子监生叶伯巨等一干近臣坐而论道。

    国子监生叶伯巨,字君升,并无官职在身,却因早年喜欢游走于士大夫之间,在朝中也小有名气,后经宋濂推荐为国子监生。

    叶伯巨三十出头的年纪,相貌俊朗,只眼睛小了些,生性正直率性,话也最多,虽无官职却并不怯懦,端坐下首喝了一口茶,对着满口君子之道的众人讪笑:“诸位大人,何苦在此坐地论道呢?岂不闻君子若以德报怨,又何以报德?你们以君子之道待人,别人却以小人之道待你,难道还要坚守君子之道?门外沸沸扬扬,我们却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岂是辅佐储君之法?”

    宋濂最是道学,见叶伯巨言语轻浮,不禁愠怒道:“太子面前,叶君生不可妄语!”

    朱标却是个温和大度之人,淡然一笑,摆手制止宋濂,用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