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规劝(第1/2页)  三国之新汉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葛亮微微笑道:“诸葛亮从前自视甚高,曾自比管乐,可是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井底之蛙的自大罢了,如今想来甚是可笑。如果临淄王不愿治罪与我等,请允许小民归隐山林。”

    刘汾笑着摇了摇头:“孔明何必试探于我?当初刘备不过是寄居在刘表帐下,尚无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我早已一统中原,准备着北伐袁绍,可以说天下大势已渐渐明朗。以孔明之智,不会看不出来。可是为何仍弃我而选刘备?不过是野心罢了。”

    一旁的徐庶忍不住站了出来道:“临淄王虽然英明神武,但先主刘备也是礼贤下士,两者相差的不过是机缘罢了。孔明选择先主,当然也有其中的道理,又何来野心一说。”

    刘汾好笑的看着略显怒气的徐庶:“看来刘备的伪善确实了得,至少元直对其到是死心塌地。然而不管伪善也好,真的礼贤下士也罢,战场之上,向来只以成败论英雄,刘备再英明神武,可是最终的结果仍是他输了,这便够了。”

    徐庶想要反驳,可是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词语。

    这时刘汾转首看向了诸葛亮道:“孔明不同于元直,初次相见,刘备即便表现的再像一位明主,最多也只是在孔明的心中留下好感罢了。而让孔明选择刘备的最大原因正是如同我刚才所言,野心。因为刘备礼贤下士,尚且是位可以辅佐的明主,手下有关张二位当世猛将可用,却唯独缺少了可以出谋划策的谋主。当然,元直也可称为谋主,只是你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如果战场之上指挥调度,元直可为当世翘楚,但是对于大局的规划,和以后的部署,你孔明却是当仁不让。我刘汾虽然势力强大,但是手下能人异士众多,孔明之所以不选择我恐怕也是担心会得不到重用,无法一展心中所长。与其如此,不如投靠刘备,如果能够在你的细心谋划下能够让刘备得到一片领地,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那便足以证明你诸葛亮的才智。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不是我对刘备保持着很大的警惕,也许还真的有可能让你成事。”

    诸葛亮脸上的微笑已经消失,问出了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敢问临淄王,先主当时兵不过万,手下也仅有关张等数将,连个栖息之地都没有,为何临淄王却如此重视先主?”

    刘汾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要说直觉孔明信吗?”

    见诸葛亮不为所动,死死的盯着自己,刘汾淡淡笑道:“刘备与我起家相同,都是讨伐黄巾开始。只是他的运气也差些,黄巾覆灭,刘备只得到了一个县令,却还因为张飞的鲁莽,最终舍弃了官职投奔了公孙瓒。随后讨伐董卓,然后群雄混战。直到那时刘备也没能显露出丝毫让人另眼相看的地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是他的两位义弟。可是在公孙瓒界桥之败后,刘备却果断的抛弃了公孙瓒,一路南下。原本我与刘备同宗,也以为对方很可能会来投靠我。可是刘备却舍近求远,转而去了荆州刘表处。从这里便可看清刘备的野心,他不甘屈居人下。如果到了青州,刘备没把握在我手下如鱼得水,所以选择了刘表。刘表当年单骑平荆州却是显出了不凡的气势,可是随着年岁的增加,再加上荆州安逸的生活,已经渐渐消磨了他的锐气,刘备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才义无反顾的去了荆州,因为他有信心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随后士元前来青州,与之一番长谈,也深深的了解了士元的大才,那么与其齐名的孔明当然不会弱到哪去。知道我与刘备的最大区别在哪吗?因为我比他更早的明白谋主的重要性。在离开洛阳后,我便广寻谋士,当时在颍川还被荀家拒之门外,可是最终幸运的得到了志才和元浩的帮助,也是他们在背后出谋划策,才有了我刘汾今日的局面。”

    “主公赞誉了。”戏志才面带激动的站了出来,年已半百的他如今早已双鬓雪白,不过眼神依然锐利,对着刘汾拜道:“是主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