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天兴镇托孤(第2/3页)  尘天之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事完了,接下来说私事。你是太子结拜大哥,他虽非君主之才,一时半会却也出不了大乱子。他天资过人,喜修武却不喜戎马,偏爱演戏,刺杀老子这出戏他都玩儿过。”

    “二弟乃是真性情人,心智单一,若能苦心钻研武道,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君尘道。

    “朕正是此意,无论将来有何过错,希望你能保他一命,不,是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这是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肯请君尘答应。”此时陈天雄起身躬身成九十度。

    君尘速速起身拖住陈天雄:“皇上万万使不得,君臣之礼不可废。太子是我结拜兄弟,就算皇上不说,我亦会保二弟周全。”

    陈天雄从腰间摸出一块金灿灿的令牌,交于君尘:“有此金牌,你可便宜行事。”

    君尘将金牌收起,抬眼再看,左手之中的圣旨仍然紧握,可端坐在桌案前的一代雄主,已没有了呼吸。

    “哎——”君尘叹息一声。

    想起两年前御驾亲征的陈天雄,高举手中的天子剑,宣读誓师宣言:犯吾大陈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一句简单的话却是全军响应,文臣都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国仇早已深入人心。那是何等的霸气豪迈,一转眼却已与世长眠!

    南陈百年来积贫积弱,多次遭到北萧联合周边小国集体入侵,边境百姓深受其害。为保江山安定,大陈不得不多次妥协退让。

    陈武帝年幼之时,亦亲身感受过北萧的嚣张气焰。于是才有了两年前陈武帝率军北征,陈天雄御驾亲征北萧,欲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灭掉北萧,一统天下南北。

    可以说北伐是整个大陈的国家意志,在陈武帝在位的二十几年中,以民族大恨为基础,将大陈上下拧成一股绳。

    所谓民心即天心,天心即民心,此就是也。

    北伐之初,大陈军队节节胜利,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便打下了北萧半壁江山,未至岁前,就兵临北萧国都临晔城下。

    奈何天降大雪一连七天七夜,延误战机,没能一鼓作气攻破临晔。给了他们喘息时间,北萧文帝萧景涛快速稳定军心,联系百姓,四处调兵遣将,致使临晔城之战持续了大半年,依然久攻不下。

    南陈北萧军队都深感疲惫,正当陈天雄意欲退兵之际,忽而西北小国乌嵌绕道而来,与北萧前后夹击,里应外合。最终,大陈兵败退走,北伐一役功败垂成,还一路败退。

    当时君尘早已将大陈西南平纤禹之乱平定,坐镇西南青州禹城。

    听闻北伐兵败,大陈军队已经被打的兵分四路撤退,君尘连夜调兵遣将,并孤身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败军撤退的必经之地,西北边境月隆山脉剑门关。

    月隆山脉险峻陡峭,蜿蜒纵深,有且仅有一条山路可供人行。

    剑门关地势险隘,两座山峰如利剑巍峨屹立左右,直耸云天,中间只有数丈宽的通道,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大陈腹地的最后一道屏障,越过剑门关便是一马平川。

    君尘策马飞驰,彻夜奔袭,不眠不休,接连三日三夜,就在昨天下午,他终于在剑门关附近,找到了与陈武帝一同败退下来的军营,眉宇间闪过一丝担忧之色,急忙下马入内拜见。

    营帐内陈天雄一身戎装端坐,闭目养神,早已身受重伤的他,此刻已是性命垂危。

    “皇上!”君尘拱手点头一礼。

    “君尘,你终于来了!”陈天雄慢慢掀开眼皮,炯炯有神的双目,也难以掩饰即将衰败的寂灭,“无须多礼!”

    “报——”探子紧急冲入营帐来报,“追兵来了!”

    “是何国军队,有多少?”陈天雄沉声问道。

    探子道:“是乌嵌国的先头部队,大约上千人。”

    陈天雄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