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三章 泸州诡谲(五)(第2/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领受伤,凶性大发,将泸州卫武人关押,又杀了与马应试勾结的泸州书生任之才等几家豪绅。

    沱江上的失火,经查确系船上一名被羁押的泸州卫军官所为。他为了逃跑,用牙齿取下了船蓬上的灯笼,试图以灯笼里的烛火烧断身后缚绑的绳索。结果绳索没烧断,却将船篷点燃,继而引发了死伤五百余人的大火。

    该奏本不仅用文字详细描述了泸州变乱的全部过程,还附上了三份附件:

    第一份是泸州上游纳溪知县的遗表。遗表中纳溪知县揭露了泸州卫勾结地方不法豪绅的种种不法行为,痛斥了土司兵的凶悍,颂扬了蜀王府庄丁的仁义和镇抚土司兵的功绩,然后用最长的篇幅和最深沉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耿耿忠心;

    第二份是泸州下游合江知县呈文的抄件。呈文抄件的篇幅极短,只有寥寥数句。内有“兵情急如火”、“民一日数惊”等语。合江知县道,他为了以防万一,已经将县衙迁至县城西北六十余里外有名的天险神臂城。此地本为南宋抗元名城,与合川钓鱼城齐名。城池位居长江北岸,三面环水,沿崖顶筑城,坚险非常,大可保一县百姓平安。

    最后一份是泸州判官高登泰的请罪折。

    在此折中,高登泰向四川二台三司衙门详细汇报了泸州变乱的前因后果,讲述了嘉定州书生杨捷如何在凝光门拦轿告状;他在询问案情时如何被马应试手持利刃挟持受创;杨捷为了解救他,又如何暴起杀死马应试父子;几十个土司兵又如何在两个头领的煽动下于当夜哗变,杀了与马应试勾结的纳溪豪绅任之才等人;泸州举人舒国信又如何率王府庄丁弹压了哗变土兵,并将煽动哗变之人斩首,其余之人按土司之法施以鞭刑等等等等详细情形。最后,高登泰为自己处置不当向朝廷请罪,并声言现在他免冠挂印,于泸州静待朝廷官员带来降罪旨意。

    在四川抚、按二台上奏朝廷的的奏本中,责任认定和处理意见都很明确。

    他们认为泸州文武之争,本质上是正邪之争。正的是高登泰、邪的是马应试。正邪不两立,朝纲不可弛。马应试畏罪发难,手持利刃挟持上官。高登泰对泸州卫的处理完全没错,但因不能很好地管束土司兵,结果酿成了死伤数百人的惨剧,并且给当地的官民造成了惊扰。但是高登泰不徇私、不护短,果断斩杀哗变的头领,也显示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土兵的掌控能力。

    四川抚、按二台在奏本中还揭发了马应试父子的黑历史。说他们一家是咎由自取,因果报应。马应试之父即疑与反贼奢崇明有款曲,只因其突然病亡,前线又非常吃紧,所以侥幸逃过了朝廷的调查和惩处。马应试父子在献贼攻城时率先跳江而逃,致使军心大乱,泸州城溃,官民数万殉难;此后马家父子肆意妄为,横行江面,抢掠过往船只,连官府的粮船和蜀王府的庄丁皆不放过。稍有不从,便杀人沉江,毁尸灭迹。嘉定州书生杨捷一家三口,均死于马应试父子的之手,尸骨无存。马应试之幼子马如龙尤其残暴,曾于江船上当众强暴官眷,其人尤喜生剖孕妇,活烤胎儿,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食人之魔”。

    正因如此,四川抚、按二台坚决不同意高登泰的辞官之举,而且建议朝廷还要重用此等不避刀矢,敢于任事的好官。

    他们道,泸州靠近永宁,而永宁是奢崇明的老巢。如果泸州无天全强兵镇守,恐永宁再度不稳;天全土司年初平乱立下大功,现有数千精兵正驻守省垣。若是知道朝廷准了高家二公子的辞呈,说不定那些淳朴耿直的土兵一时心里想不开,便要“惊动宗蕃”。

    最后,四川抚、按二台建议朝廷对高登泰薄为处分,罚俸一年了事。但对于马家父子,即便是人已经死了,也要明宣其罪,尽夺其世职和生前官阶,“以正纲纪”!至于任之才等马氏一党,则按马氏之从依律入罪如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