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薛云回京困惑多,造枪造炮备战中(第2/3页)  昌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权力小了么?”

    他吞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这正是杨大人的高明之处,他完全懂得了皇上的心思,臣子的权力都是皇上给的,如此一来,只要杨大人不失了圣心,权力便唾手可得。”

    薛云若有所悟。

    孙元化又说道:“薛大人,您还看不出来吗?当今皇上对杨大人那是绝对的信任,这就是他最大的资本。我不得不佩服,杨大人不及弱冠之年,怎会有如此深的城府呢?”

    薛云却是很兴奋,说道:“杨大人头脑聪明,是你我不能及的。我早就决定,这辈子跟定杨大人了,他越聪明,不是更好吗?”

    孙元化指着那只野兔说道:“理是这个理儿,所以说,薛大人也要学会权谋之术,杨大人故意示弱退让,你说他意欲何为?”

    薛云眼睛一亮,思索着说道:“故意示弱?以便让那些奸诈小人得意忘形,像野兔一般最后会忍不住自己跳出来?”

    孙元化点头说道:“没错,这次你回去以后,也是如此,行事不可张扬,能忍就忍,不能忍也得忍。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

    薛云恍然大悟:“我懂了。谢谢孙大人的指点迷津。”

    “都是兄弟,别客气,走,回去烤兔肉、喝酒,明天一早我送你回京。”两人勾肩搭背,带着猎物回到了营地。

    ……

    自从交出了大权,杨乐便当起了逍遥洒脱的国公爷。

    刚刚参观了自己的四合院,此时这个“温室大棚”在农匠的精心照料下已经有了丰厚的成果,所有的红薯已经长出可以移栽的幼苗,只要节气到了,便可移植栽培。

    不过,遵化被攻破、赵率教阵亡的消息传回京城,一时间,人心又惶惶起来。京城弥漫着一股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这也让杨乐的心重新揪了起来。

    他记得历史上皇太极是在崇祯二年(1629年)的十月份进攻的北京,想不到因为自己拯救了毛文龙,导致整个历史时间的错乱,皇太极在二月份亲率精骑在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闪击其所属的多罗特部落,之后又率满、蒙两军征服了察哈尔,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未做任何修整,就跨过了长城进攻遵化,比原来进攻北京的时间提前了半年之多。

    历史真的改变了。

    但这是一个不好的改变。因为大战的时间提前了。

    杨乐心中着急,匆匆离开四合院,来到了工部衙门。

    因为杨乐的关系,宋应星如今被皇上看重,赐得了工部侍郎一职。

    得知杨乐到来,宋应星匆匆忙忙从工坊里面奔出,接着就是躬身行礼。

    杨乐立刻扶住了他,笑道:“老大人不必多礼,晚辈可承受不起。”

    “国公身份尊贵,能来看我,便是对老夫极大的肯定了。”宋应星心里佩服的人不多,杨乐便是其中一个。

    “老大人,火铳研究的怎么样了?”杨乐询问道。

    宋应星摇摇头,叹息着说道:“装填弹药的速度还是太慢,而且射程也不远,最多五百码的距离,不能再远了。”

    杨乐知道现在的火铳装填弹药还是有些困难,而且他记得现代枪管内有膛线,子弹出膛时会产生旋转,离心力会使子弹打出更远距离。

    “宋大人,枪管里面要加上膛线,这样子弹就打得远了。”

    “膛线?”宋应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对,膛线,又名来复线。由于其截面形状类似于风车,又称风车线。膛线可以说是枪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杨乐试着把这些原理对宋应星和工匠们都讲了一遍,又画出现代枪管内膛线的基本结构,这些刚刚得了图纸的工匠立即忘我地投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