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天上掉下大馅饼,是福是祸焉能知(第1/3页)  昌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直到听见崇祯的喊声,众臣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皇上已经到了他们的跟前,立刻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高喊着:“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满意的看了杨乐一眼,道:“众爱卿平身吧。这第三局,自然是杨乐更高一筹,诸位可有意见?”

    “臣等无异议。”一些魏党大臣也不得不佩服杨乐惊人的才智。

    李正觉面如土灰,他输了,自认为是天才的他,输的体无完肤

    就在此时,一匹边关快马疾驰京城而来。

    “报~皇上,辽东巡抚王之臣大人加急快报!”

    崇祯一愣,心里忽然涌起一阵不详的预感,道:“念。”

    “臣经密探获悉,连日来,皇太极亲率五万铁骑连破朝鲜数城,直取其首都汉城。臣怀疑,不日朝鲜便会投降,此后,没有朝鲜牵制,皇太极必会挥师西进,直逼京师,臣请皇上欲早谋划,以备无患。”

    听到此消息,崇祯高兴的心情立刻凉了下来。

    李正觉更是噗通一声瘫坐在地上。

    “皇上,臣愿领军令状,出师辽东,五年内平辽!”在武将中豁然站出一位中年将军,此人朗眉剑目,着一身盔甲,显得威风凛凛。

    杨乐听到五年平辽一句话,就知道此人是谁了。他正是抗清名将袁承焕。

    袁承焕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最终被崇祯以通敌叛国罪凌迟处死。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杨乐能够亲见其人,一时间,感慨万千。

    崇祯自然认识袁承焕,因为他是孙承宗举荐的人,也是刚刚提拔的官员之一。崇祯大喜过望,忙问道:“袁爱卿可有平辽良策?”

    袁崇焕其实是头脑一热站了出来,此时皇上一问,竟不知如何回答,但他不能不说,略微思索,含糊说道:“皇上,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崇祯点点头,“好,朕一切都依你,特封你为蓟辽大都督。”

    袁承焕有些后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谢陛下,臣誓死完成任务!”

    崇祯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疲惫地说道:“诸位爱卿若无他事,就退朝吧。”

    “皇上,奴才有事儿要说。”魏忠贤看了半天的热闹,此时再一次站出来说话。

    “说吧。”崇祯彻底烦透了这群青蛙。

    魏忠贤用眼角瞄了一眼孙承宗,说道:“皇上,孙大人一直掌管了神机营,如今您又让他掌管兵部,如此一来,担上的重任可不轻,孙大人年事已高,奴才是怕他身无乏术,一个人忙不过来。皇上,臣斗胆谏言,将兵部尚书一职让给他人。”

    还未等崇祯开口,杨嗣昌忍不住说道:“魏厂公,皇上将兵部尚书一职赐给谁,那是皇上说了算,由不得你胡乱谏言。再说了,孙大人虽然年事已高,却是老当益壮,况且还有我们这样的年轻臣子辅助,什么大任都能担得起来。”

    田尔耕立刻反驳道:“不不不,杨大人,你错了。你可知,如今闯贼已经打到了凤阳,现在东边有清军,西边有反贼,如此危急形式,必须选出一位能出征的兵部尚书来,而且要亲自带军出击迎敌,这年事已高的孙大人能吃的消吗?”

    杨嗣昌回道:“臣愿意代替孙大人领兵前往凤阳,孙大人在京坐镇指挥便可,何必亲征?”

    王体乾反驳道:“杨大人,统帅领军亲征是为了鼓舞士气,你有那么高的威望吗?你行吗?”

    “是啊,皇上,臣也觉得孙大人年老体衰,不再适合做兵部尚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